8月9日 杭州
上海。南京。终于到了最后一站一一杭州。
不到两个小时的高铁,早上9点就到了杭州东站。
到得早了,酒店客房还没准备好,只好暂存总台,转身去了杭州博物馆。
杭州东站到杭州博物馆的地铁终点叫吴山广场。听到这名儿,总觉得特熟悉。仔细一思量才恍然忆起,白居易写的冠绝全唐的词《长相思.汴水流》中不就有吴山么?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中的吴山,当然不是仅指杭州的吴山,而是泛指江南的山景。
出吴山广场址铁站,才发现,这里除了杭州博物馆,还有一条很有文化特色的街道;河坊街。
我预约的杭博参观是12点以后。这个时间段太阳正烈,地面温度恐怕已接还40度,实在不宜逛街。于是决定先躲进旁边凉气十足的花鸟市场遛达,到点干饭,饭后先参观杭博,再择室内宽大清爽的店铺逛逛,黄昏时游西湖。
博物馆分为南北两个馆区,南馆以“最忆是杭州”为主题,展示杭州八千年文明史和五千年建城史,北馆则展示邮票、书画、文房四宝等珍贵文物。镇馆之宝包括战国水晶杯和钱塘第一井,
在南馆的杭州历史中,杭州人把南宋在杭州建都作为杭州最高光的时刻,殊不知,那是有宋以来最屈辱的一段历史。
南宋君臣真愿意“直把杭州作汴洲么?当然不是。
南宋在杭州建立临时首都,名为“行在”,以示朝廷不愿偏安一隅,时刻都在筹备收复故都汴京。
那些有志江山一统的人们,谁不是南望王师又一年,谁不想男儿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下午在河坊街最有文化特色的一段一一清河街发现了另一个博物馆,实在令人惊喜一一朱炳仁铜雕博物馆。
朱炳仁铜雕艺术馆是中国第一座铜雕大宅,以铜为精华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交融汇合,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铜书画、铜壁画和铜制佛像等,感受独特的铜文化和佛教文化。 博物馆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除立面墙和地面外,门、窗、屋面、立柱、家具等全部采用铜质结构和装饰,共耗费原料铜150余吨。[4]博物馆整体风格以明清时期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加以呈现,回廊穿连,厅楼叠筑,铜光闪烁,古朴华贵,被誉为“江南铜屋”。
朱老先生生于1944年,已八十高龄。
作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的一生与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自幼随父研习书画,后深耕铜雕技艺,以铜为笔,以火为墨,其艺术成就横跨诗、书、画、印、铜五大领域,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中国铜壁画创始人”,成为“国之大匠”的艺术家。
给我印象最深的铜雕作品,一件是致敬北宋王希孟而作铜雕版《千里江山图》,一件是致敬梵高而作铜雕版《瓶中的十四朵玫瑰,只不过朱老先生雕的是九朵和十二朵。
下午五点左右由河坊街出发,去了西湖最近的景点:柳浪闻莺。柳荫垂地藏莺声。柳丝长挥,西湖浪急,只是莺呢?可能真被藏起来了。
多年前曾经环湖游一圈,也去了孤山寺,去了苏堤白堤,登上了夕照山重建的雷峰塔,府瞰了美丽的西湖。只是今天,小淇和妻都走不动了。
如果可以,我还是想明天再带她们去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