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盗墓片”一直是热门。
只是电视剧、电影、网剧一部接一部地出,却没有哪一部能叫好又叫座。
直到前不久,知酱发现了央视操刀的8.8分纪录片——《海昏侯》。
短短三集,吊打一众盗墓片。
考古发掘、政治斗争、细节推测、历史填补……这里都有 / 《海昏侯》
尘封2000多年的历史浮出水面。
也成功打造了千年前的“网红废帝”——刘沫沫。
1
宝藏男孩刘沫沫
除了钱,他一无所有
纪录片一开头,就是一段“悬疑故事”。
观西村的村民熊菊生在山上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洞口的土是新的,明显刚挖不久。
村民们预感事出蹊跷,因为他们都知道,墎墩山上有座古墓。
于是,村民们立马给电视台打了新闻热线电话。
“汉墓届最有钱的氪金大佬”——刘沫沫就这样横空出世。
刘沫沫是谁?要从考古人员的发掘开始说起。
接到爆料电话后,江西省文物考古所专家杨军便丢掉了他的锅碗瓢盆,火速赶到了墎墩山。
入洞考察时,一股奇异的浓香扑鼻而来,杨军直呼,“真的好香好香啊!”
凭借闻香识墓,杨军断定此墓非同寻常。
2012年3月5日,专家们开始清理陪葬坑K1。
仅仅是个陪葬坑,就挖出了大量宝贝。
这座宝藏坟墓,陪葬品都是真车真马。
出土的车马具身上纹有游鱼、跃虎、腾龙、凤鸟及日月等形象。
墓内一共五部车,每部车有四匹马。
要知道,在汉代,只有至尊皇族才能享此殊荣。
他土豪到什么程度?
CCTV10专门为沫沫献歌《因为有钱》,送网红出道。
唱一首《因为有钱》送熊孩子出道 /微博@CCTV10探索发现知酱简单罗列一下陪葬品,大家随意感受。
刘沫沫死时,躺在一张琉璃床上,胸前配有三块绝世美玉,腰间也配有精美玉印。
仅1号墓的出土金量,就高达78公斤,超过了全国所有已出土汉墓的金器的总和。
主墓的北藏阁乐器库藏有大量乐器,出土了很多编钟,其中包括中国首次发现的铁质编器,文物价值极高。
再往下挖,直接挖出一座钱山。
主墓内的铜钱高达两百万枚,重达十余吨,在当时能买800吨大米、2400吨小米。
换算成今天的黄金的话,就是50公斤。
墓葬已出土金器包括48枚马蹄金、35枚鳞趾金、285枚金饼等,金器总量高达478件,重达115公斤。
几个考古人员合力,抬起来都费劲。
需要敲黑板提醒的是,马蹄金和鳞趾金,为汉武帝刘彻御赐专用,只赏给宠臣和各大诸侯王。
一般的平民百姓,根本不配拥有。
墓葬出土文物两万多件,很多文物都是首次出现,比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藏有《礼记》《筑墓记》《医书》《五色食胜》等简牍数千片;
五味子、冬虫夏草、五枝汤等补品;
“青铜火锅”、“青铜蒸馏器皿”等食器;
成堆的玉具剑、很多酒具,包括能够验证中国的蒸馏技术的大型蒸馏器......
沫沫的“壕无人性”,在他儿子的墓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朋友躺卧于由金丝连接而成的琉璃席上,右手把件是一个小号马蹄金,左手握着一柄和田白玉剑彘。
脖子挂件饰品是血珀,腰部带钩是玛瑙制品、和田白玉、青铜镶宝石,就连玩具,都是鎏金的。
沫沫的墓主身份得到确认,也历经了不少坎坷。
直到考古人员在内棺中发掘一枚方寸之印,上面阴刻篆书,左右等分地写着“刘贺”。
墓主人的身份,才终于尘埃落定。
宝藏男孩刘沫沫,正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便被废掉。
之所以叫刘沫沫,是因为考古专家开棺时发现,他除了一口大白牙,已经腐烂到全是沫了……
宝藏男孩刘沫沫,除了钱,啥都没留下。
2
可怜的27天“实习生皇帝”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刘沫沫的巨额财产,到底从何而来?
他不过就是一个被发配的落魄皇族,怎么就富可敌国了呢?
故事要从他的奶奶说起。
沫沫的奶奶,就是历史上贡献了成语“绝世佳人”和“倾国倾城”的李夫人。
汉武帝爱她爱得要死。
李夫人生前虽并非皇后,却享受着胜似皇后的待遇。
她死后,汉武帝将她葬于自己的茂陵之中,占据的是皇后的位置。
那个时候,皇后还尚在人世,也不知作何感想。
李夫人的生前受宠、红颜薄命,让她儿子刘髆备受垂怜,受封为昌邑王,享尽人间富贵。
刘贺7岁时,父亲刘髆早早离世了。
刘贺稀里糊涂地继承了昌邑王的位子,顺便继承了父亲留下的万贯家财。
一夕暴富,从富二代翻身做了富一代。
刘贺本可以守着大把钱财轻轻松松过完一辈子,却被霍光征召去做皇帝。
霍光是谁?
他是汉代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曾侍奉汉武帝20多年,深得汉武帝信任。
心狠手辣的霍光灭掉了其余几名辅政大臣,连儿女亲家也一并铲除,只留外孙女上官小妹一人。
为巩固自己的地位,霍光把年仅6岁的上官小妹嫁给皇帝,并严禁皇帝亲近除上官小妹外的其她女人,致使皇帝死后,膝下尚无一子。
皇帝死后,地主家的傻儿子刘贺,尚且年幼,又缺乏政治经验,简直是傀儡皇帝的不二人选。
于是,公元前74年六月初一,睡眼惺忪的刘贺,被传诏官突然叫去做皇帝。
刘贺大喜过望,激动得中午就率众出发。
抵达长安城后的刘贺,在夕阳下兴奋得旋转、跳跃、闭着眼......
属下劝他低调,刘贺偏偏不听。
赶路沿途,还不忘采买特产,私藏女子。
他以为自己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却不知道,这将会是他短暂的“27天皇帝游”......
没有政治头脑的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便被霍光废掉。
《汉书》记载,刘贺被废,乃缘于他“动作多不正”“行污于庶人”。
什么意思?就是说他“不守规矩,胡作非为,还一意孤行”。
称帝后,他“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如“居丧期间,与旧臣舞姬酒肉嬉戏,吹拉弹唱,戏野猪,斗老虎,让下人乘坐太后的专用马车,自己则与先帝的宫女嬉闹。”
史书还记载了,刘贺在位27天,一共干了1127件坏事,平均每天干坏事约41件。
听上去,确实坏得很彻底。被废掉,也实属罪有应得。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刘贺的废诏书上,关于刘贺的罪状列举,都没有实质证据。大致意思,就是说他太熊孩子了,不适合做皇帝,所以要废掉他。
至少在专家们看来,它更像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而刘贺被废的真实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甘身为傀儡,试图掌权,但又优柔寡断,最后凄惨落败。
《史记》记载,刘贺带去长安的200多名随从,都被霍光残忍杀害。临死前,他们呐喊着“当断不断,反为其乱”。
短短一句话,暗藏太多玄机。
至少可以肯定,刘贺被废,绝对不是因为他的荒奢无度......
被废后,刘贺带着所有身家财产,骑着一匹瘦马,灰溜溜地离开长安,成为一介平民。
直到侄子刘洵登基为帝,干掉霍光,他才被封为海昏侯,被遣送到封地豫章郡,即今天的江西南昌。
遗憾的是,刘贺福薄,在封地豫章郡活了四年就去世了。
死时,不足34岁。
3
熊孩子莫名其妙的人生
其实刘贺被废后,长了点记性,有了点危机感。
开始饱读诗书,修身养性,专心屯金,期待着有朝一日,还能再返长安,一振雄风。
为此,他一再给侄子刘洵写奏折,哭着喊着要去见他。
他不知道,刘洵一点都不想见他......
早在封他为侯时,刘洵就宣布,他不必每年进京参加祭典,不必上缴礼金。
此举看似是为了刘贺身体着想,实则是直接结束了刘贺的政治生命,将他隔绝在了政治中心之外。
可怜刘贺,却连这一点都不曾看透。
也难怪刘洵最后给他挖了个坑,他就立马栽坑里了。
在他任职海昏侯期间,刘洵派了一个托——扬州刺史孙万世去跟他谈心。
孙万世问他:“你当时怎么任凭霍光夺走了你的玺绶,怎么不干掉他呢?”
刘贺答:“是啊,当时真的是错失良机了。”
孙万世又说:“我觉得你不久后,应该就能升为豫章王了。”
刘贺点点头,没有否认,还小心提醒孙万世,叫他千万不要说出去。
结果,孙万世扭头就告诉了刘洵。
刘洵一怒之下,削掉了他的3000户食邑。
刘贺悲痛欲绝。
直至一年春夏之季,他因吃香瓜不够谨慎,突发急性肠胃炎,带动脑部血管疾病突然爆发,6-8小时后,就一命呜呼了。
更惨的是,至始至终,刘贺在汉代皇帝中,都不曾有过谥号。
汉废帝的名字,还是老百姓们看他可怜,送给他的。
刘贺始终未曾长大,始终是个孩子。
生于帝王之家,或许是他悲剧的根源。
他的一生,都在“被决定”。
生为皇家人,实非他的选择。
被征召为皇帝,却不料成为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
被封海昏侯,以为是亲情的回归,却只是侄子刘洵的政治手段。
至始至终,他都太过天真。
考古人员花了几年心血,才促成了这段横贯千年的对话,让一个与众不同的皇帝呈现在大众眼前。
海昏侯的故事,因为文物的出土才更加真实丰满;历史的悬念,也因为考古人员一步步的揭秘,才终于重见天日。
而这段传奇的揭开过程,也是只有我们才能拍出来的大片。
华夏的历史,不该只被埋藏在滚滚黄沙里。
感谢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的所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