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成长励志
听书笔记:第3本《颠覆你认知的研究》

听书笔记:第3本《颠覆你认知的研究》

作者: GEFM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21:56 被阅读15次

一、忘记是为了更好地记忆

想抛给你一句话:忘记是为了更好地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一百多年前,伦敦有个叫Philip Ballard的英语老师 ,拿自己班的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学生阅读一首诗,并且要求尽量把诗背下来。学完休息五分钟,马上进行默写测试,结果成绩都一般。Ballard老师没有要求学 生继续学习这首诗,学生们以为这件事儿就算过去了。

两天后, Ballard突然要求学生再次默写那首诗。在这期间学生们都没有进行任何复习,所以我们设想,这一次的测试成绩应该更差。

结果恰恰相反。成绩反而平均提高了10%。

根据人们熟知的“记忆曲线”--或者叫"遗忘曲线”更合适--的原理,人对事物的记忆应该随时间不断减弱,而且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还特别快,怎么可能还加强了呢?

我们知道心理学实验经常不靠谱,现在很多研究结果都陷入了"不可重复”危机。这个实验听着就不太靠谱。后来有好几个人拿别的实验证明Ballard这个所谓“记忆增强”效应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偶尔又有人说他重复出来了。这件事反反复复不,困扰了心理学家好几十年。

二、你记忆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忘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对教授夫妻, Robert  Bjork和Elizabeth Bjork ,据此提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记忆力理论模型。

敲黑板----这个模型是重点,它能完美解释各种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现象,它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指导,它非常简单而又非常反常识,你听一遍就永远都忘不掉。

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般人心目中的记忆,大概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随着时间就会慢慢模糊掉....而这个比喻是错的。

Bjork家的理论说,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强度:存储强度,提取强度

存储强度不会随时间减弱!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大脑自动忽略了一-这些被忽略的不算。那些剩下来的,你主动希望记住的东西--比如说一个人名,一个电话号码,一个英语单词一一一旦进入记忆,就永远在那里了。下次再见到它,它在你大脑里的存储强度会增强,但是哪怕你再也不见它了,它的存储强度也不会减弱。存储强度只增不减。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忘记一些东西呢?那是提取强度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复习,提取强度就随着时间慢慢减弱。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现在让你回忆二十年前同学的音容笑貌,你肯定想不起来什么,但是如果你跟她突然见面,俩人一聊天,当初种种就呼啦一下全回来了。记忆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不好提取而已。

心理学家说,提取强度是越用越高。每一次提取记忆,提取强度都会增加;而因为这个记忆在你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所以存储强度也增加了。

重点:你所见所闻一直都在你的脑子里,那为什么我们觉得忘记了,那些提取强度变弱了,

记忆强度只会增加,不会减弱,

三、最好的复习是考试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Ballard那个效应。学生们第一次测试的时候,他们要提取刚刚得到的记忆,这个提取动作把那个记忆给加强了。这样虽然此后两天学生们没有复习,但他们等于在课堂上已经复习了!两天后再测试,上次就已经背写出来的诗句这次就毫不费力,所以他们就有时间去想想,上次没写出来的诗句。而因为诗句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他们也许就能联想填空,这次多写几句。

如此说来,考试就是最好的复习。我看有的人背单词其实是念单词,拿本单词书在哪从头到尾反复念--这种效率很低,因为你没有提取动作!复习的时候你应该先考自己这个单词什么意思,实在想不起来了再去看答案。

而最重要的是这个:提取的时候越困难,这个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

既然如此,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就不是天天复习,而是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等几天,等到提取强度慢慢变弱了, 我们已经有点"忘记”了,再搞一次测试式的复习。如此一来你不但用最少的时间学习,而且还能通过遗忘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

总结:

最好的复习是考试。遇到想不起的知识,使劲想,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提取强度和储存强度。一味地去复习,效率不太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第3本《颠覆你认知的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gy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