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今人有言:读书如尚饭,善食者长精神。看来书基本是好的东西了。
在这二十多年里翻阅的书籍大约有几百本了。十几年苦读,打发了许多寂寞的时辰,也享受了些许的快乐时光。容及百家之长,汇集百家之粹是我读书的本愿。但现在看来,我是术业有些专攻了,读来读去还是文史哲。
往事不可追,呜呼哀哉,罢了!
可是我小时候是看不到书的,自己没钱买,身边的人自然也是没有的。上了初一才看了类似《水浒传》之类的小说和《风云争霸》、《紫川系列》之类的武侠。那时才知道了读书之外还可以看到这些有意思的书。
到高中看书的条件更好了,新华书店是我常常光顾的地方。如若有课余时间便去,那时真的又点忘食的样子,以致店里的老板都很好奇地上来问我几句。起初我以为,他要为我三番五次的造访感到不高兴了,不过他只是问我在看什么书,为什么来的这么勤快。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说我还没看完啊?他也是笑笑没再问起什么。不过此后我都有注意老板有没看到我又来店里了。 然而,还是被他发现了。那天课刚完,我就奔书店去,到了店门口便轻手轻脚进去了。看书看得一时正起劲。 “你还在看三国啊?”有人一把夺过我的书,正是我怕看见的店老板。我无奈地点头。觉得他实在是讨厌,为什么要问这无聊的问题。我一脸的不快,把书重新放回书架。说了声:“看得差不多了,后面的看不懂了。”便离开了。
这也算是自己读史上一次小小的不愉快事件吧。好吧,这不愉快来得突然,貌似省略了一些细节追究,或有意舍弃,或手法有限,莫见怪啊。 此后便很少去新华书店了。
然而不久我又找到了个好去处。记得那里应该叫“希望书社”吧。只是那里的藏书没这么齐全,印刷也不是很好,有些书上也被借书的人添了些有意思的评述或留言。而且基本上是用方言讲述的,读来怪怪的,我不禁又对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肃然起敬了一次。
上了大学,上网多了,可还是更喜欢进图书馆的,在那里才开始了我真正的阅读之旅。这里藏书有几十万册,只要我想读就有的。为了不辜负学校此番美意,我像那饥饿的蚂蚁扑在了面包奶酪上,几年来读了各类的书。
诸如: 王朔,《顽主》一类文痞气很重的反叛性文章。
三毛,《哭泣的骆驼》一类民族反思性的旅行文章。
余华,《兄弟》一类的涉及历史变迁与人性沉沦的文章。
易术,《孔雀》一类人、性、情成长的写真集式的文章。
王芬兰,《寂寞杀死一头恐龙》一类集台湾式调侃和浓郁“痴无罪”的女性情感类文章。
张悦然,《红鞋》一类心理解剖式写作文章。
安妮宝贝,《夜未央》一类缠绵颓废的自诉文章。
石康,《晃晃悠悠》一类抵触成长创伤的文章。
棉棉,《青少年无码与灰姑娘》一类对誓言的拨乱反正文章。
绕雪漫,《左耳》一类的青春疼痛爱情系列文章。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一类茶余饭后品味的系列闲情文章。
亦舒,《迷迭香》一类有关人类因爱超越生死,却被天若有情天亦老所阻隔的文章。
庄羽,《幸福旅馆》一类关于一群夜灵魂的思考的文章。
苏童,《妻妾成群》一类的在家族历史舞台上女性角逐的文章。
章无计,《九阴真经》一类略属无厘头的文章。
李凉,《暗器高手》一类的诙谐武侠。
加西亚·马尔科斯,《百年孤独》一类有关拉美挣扎命运后只剩令人沮丧的孤独的文章。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一类赤裸欲望与无上美德并行的文章。
春上春树,《听风的歌》一类日本式死亡观念的再辩诉的文章。
横沟正史,《八墓村》一类的金田一耕助侦探系列小说。
此外还有《黄伟集新词语趣谈》、《网络诗歌先锋榜》、《说文解字》、《世说新语》、《春秋列子传》、《西京杂记》一类富含文学风俗风味的文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我都没有找到,所以我暂且说,书是我的乾坤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