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见闻之61——家谱用繁体还是简体
有的家族修谱,为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吵架,比如按照人头收费,有的人说:某某、某某,那么有钱,修谱么,有钱人拿拿好了。有的人说:按照人头收费,怎么收得起来,谁愿意出钱呢?也有人说:修谱的钱,谁不愿意出呢,都会出的,即使有人不缴,也是你们这帮人工作不到位。这社会病了,年轻人图享受,没有社会责任感!自然对修谱出钱这事高高挂起,而年富力强的,很多心里在想怎么敷衍了事对付过去就行,根本不是马上一呼百应,以致于几百块钱,这个月拖下个月,上半年拖下半年,今年拖明年,一年二年拖下去,五年十年一分钱都不拿出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不经过不知难,很多人开头热情万丈,遇到一些挫折,心灰意冷就退出不管了。
我认为家谱用繁体,难得的是保留了中国的一份国粹,让我们在繁体字被废除的67年后,还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古式竖排宣纸版家乘之宝。就像我们现在欣赏、品味古建筑、古对联、古匾额,还需要到名山大寺、祠堂宫观去,否则都是现代的东西。繁体字的行传与系图,都是看得懂的。
支持家谱用简体的,则堂堂正正认为,就是七八十岁的人,繁体字也不认识,用繁体字,叫我们如何看得懂家谱,修谱与时俱进,绝对不能用繁体字了。
其实,家谱里面古文的序言、文集和诗词歌赋等,不经过标点,不论繁体还是简体,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只有经过标点,并翻译成白话文,才好理解,就像课本上的古文翻译一样。
我一般做这样的专业建议:假如近代第一次修谱,建议用繁体字,因为古谱稀少,也不适宜再翻来翻去,新谱一般做的比较多,做一部繁体字家谱,能够让我们欣赏到曾经的家谱样子,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看到千百年来文字的样式,这样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待下一次修谱,再用简体,这样最好。
当然,喜欢简体的人大部分听不进去,他认为废除的文字不能再用来修谱,走老路没有出路,他的观点毫无瑕疵。君不见,多少的对联、书法作品,还是用繁体字呢。
我说,你们修谱用繁体还是简体,修谱当家方决定,用了简体,繁体方不用再纠结;用了繁体,简体方不要再吵架。
而其实,一直到新谱修成,圆谱结束,有的人还耿耿于怀,谁也不体谅对方。
修谱见闻之62——
倪毓佩
2023.8.28.收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