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的题目时,我开始追忆曾经的善行。车窗外,微霾初起,春寒料峭。一件一件小事浮现眼前。可往深里一想,又不禁愕然。我要如何定义这个“善”呢?捐款、捐衣、走路不伤蝼蚁命,一整年吃素......这些能算善事吗?总觉得程度不够呢!这些事只是举手之劳,随心而动,不费丝毫力气。我觉得,"善"应该是为了别人的感受、需求,而舍得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舍得放下自己的执念。总之,是要牺牲些自己很难舍下的东西,去成全别人。
按照这个标准,我开始梳理、评判自己的经历,搜寻那件可以自认为"善"的事情。当思绪跳转到女儿身上时,我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是啊!就在昨晚,在她这里,我做了善事。
这要归功于昨天的题目—关于父母。昨天的书写过程,更像是个自我剖析自我批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暴躁、粗鲁、偏见和无知。坚定了要更加善待她、尊重她的决心,并于昨晚开始践行。我对自己昨晚的表现基本满意,可以用不卑不亢来形容吧。有两个瞬间被刺激到,险些破功,还好及时把怨念和火气化解掉了。昨晚的气氛一直是轻松、和谐的,虽然我的内心经历了波涛起伏,但女儿并不知道。神奇的事情很快发生了,她昨晚练习古筝的效果特别好。虽然中途也有弹错后的情绪失控,但很快就调整过来。琴音较往日平和、自如了许多。她似乎也被空气中流淌的放松的气氛感染,不再那么怕弹错了。
此时,我清楚的意识到,对于孩子的成长,"不怕错"比“不能错”重要的多啊!“不怕输”比"不能输"重要的多啊!今晚的睡前交流,我准备和她谈谈这个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