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支付宝上看到一个有趣的短视频。
三个同在公司上班每月领着固定薪水的女孩,对于各自的收入和支出也都算了解,但不知不觉中,她们中的一个突然要入手一辆单凭工资绝对买不起的车子。
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这个女孩在做——理财!
作为也在金融界谋生的我,第一时间冒出脑海的念头便是,这理财利息得多高?
年利率18%,月工资5000的话,那么一年的工资收入是6万,6万做理财一年下来利息是10800,算到每个月就多收入900元。
这样看起来也不算很高。
那如果工作了5年呢?
月工资不变的话,工资收入是30万,这个时候一年的利息收入则是54000元,平均下来每个月多收入4500元,几乎等于双倍工资了!
大脑不停假设运算的同时,作为一个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爱好者的我也冒出头来。
再看一遍这个蛮逗趣的视频,我想,这个“理财”的含义大概更像一种生活方式。
不仅仅局限于选择低风险的定期还是高收入的股票,又或者鸡蛋不放到一个篮子里的各类组合。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生活的从容与否似乎也不再是唯收入论。
甚至相反,如果“持家有道”,一个收入低的人可能会过着比一个收入高的人更加幸福的日常生活。
我也开始检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理财,并不等同于存钱。
你用你手中的钱来做什么,非常重要。
我记得曾经看过两对夫妻的生活对比。
一对夫妻喜欢享受生活,工资不低,几乎月月光,手机一出新款就买,不是在咖啡厅,就是在旅行。
另一对夫妻,收入与上一对相当,他们不经常购物,而是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还房贷,剩下的存定期以备不时之需。
我曾经很向往第一对夫妻的生活,当然在有存款的情况下进行会更好,而且,也不必经常的更换手机。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我对曾经自己钟爱的旅行提不起兴趣,喜欢上了窝在家里,对购买新鲜东西也失去了兴致,反倒是不停琢磨起居家方式。
年假过完三分之二的时候,终于有了闲暇。
N问要不要去哪里游玩,我斩钉截铁,只想待在家里。
他翻出去年出去玩耍的照片问我怎么样。
我一头雾水。
他说,发个朋友圈假装出去玩过了。
这得是多深的执念!
或者说是对幸福的执念。
我们有时候,在分辨不清幸福的时候,最常做的事是让别人认为自己幸福。
就像第一对夫妻的朋友圈,咖啡厅,旅行,最新款的手机……
但当生活中全部充斥着享受,总会觉得有一点空洞。
而且所有的收入all in,换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却只是暂时的。
享乐主义被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迫不及待的将手中的棉花糖吃掉。
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却能够抵御棉花糖的诱惑,他们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实施着他们的大棉花糖计划。
我记得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给一群小朋友一人一个棉花糖,如果他们坚持半个小时不吃掉的话,他们会得到双倍的棉花糖。
很遗憾,有人经不起诱惑,将手中的棉花糖吃掉了。
但是也有人,等到了半个小时后的更多的棉花糖。
这个实验分两部分,等到辗转几十年后,再去拜访这些参加过实验的小朋友,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自身欲望的人无疑更有建树。
实验有些粗糙,几十年的时间过去,有些朋友也已经杳无消息。
但我相信,它所倡导的棉花糖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生活在快消费的时代,这个世界流行即时的满足,甚至即时的利润。
但是赶了一阵子流行之后,我却越加佩服那些能够延迟满足欲望的人。
但并不是说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要像苦行僧一样生活,是否能够抵御棉花糖的诱惑,最根本之处在于你有没有一个目标。
N的炒鸡做得相当有水准,也因为他的厨艺,外面餐厅对我的诱惑力大大的下降。
有一次我俩共赴妈妈家为弟弟做午饭,我一早预约上了心心念念的炒鸡,但肚子早就饿了,感觉路途好遥远,而手边正放着为弟弟买的汉堡,散发着阵阵直击味蕾的香气……
如果说吃掉汉堡就像着急吃掉手中的棉花糖一样,只能得到即时的满足,那么那顿爱心午餐则更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目标。
我们在生活中处处有些或大或小的目标,有时总会因为即时的满足而选择了吃掉棉花糖,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能够抵御棉花糖诱惑的人。
就像我经受住了汉堡的诱惑,换来的是美美地享用了一顿爱心午餐。
作为一个极简家居爱好者,一个人所拥有的物品与她的金钱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也想为我的金钱制定一个“大棉花糖”计划,力图让它们远离即时的诱惑。
不过在制定计划之前,大概需要盘点一下平日的支出。
刚好我从元旦开始重新拾起了记账的习惯,这样以年为单位一预算,我却惊讶的发现,我在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一整年下来都要花费一大笔钱!
2019年度常规开支项——
房租物业暖气:5000+3000+3000=12000
房贷:14000
车辆1油费保险:1800+1300=3100
车辆2油费保险:1200+3000=4200
租衣免费:3200
话费:800+600=1400
15个蛋糕:1400
合计39300,平均每月3275
虽然有些钱已经早早付清,房租部分亲戚根本不按市场价收钱,但扑面而来的数字让人感觉钱好像没怎么花就没了。
我审视一番这一连串的数字,深觉在不增加开支项的同时很有必要缩减开支项。
车辆1是首选,而且还有保养费用审车费用。
当然如果家里的两辆车都有其各自的用途,那我并不建议缩减这项开支,除非你觉得没有它之后你的生活和心情并不受影响。
比如像我一样,本来车辆2也几乎每天处于待机的状态。
其实,我在记账之初并没有把记账当成盘点账单的工具,而是因为有了记账这个事,在需要付费的项目出现时,我会思考,它属不属于我现在就过上梦想生活的必要一环?
现在想来,在元旦之时决定记账的我是非常明智的。
我的“大棉花糖计划”在向我招手,不过我需要先理清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好在饭是一口口吃的,路是一步步走的,只要开始,目标就会一步步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