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前……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从前……”开始讲起。
我们要讲的故事的“从前”跨越很长,距今5000年—3000年。
故事的主人公所生活的世界,已经拥有了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中心城市、巨大的建筑物、文字、各种专门的科学和艺术、强大军队、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和税收、不同的社会阶层,等等。
他们所拥有的使他们与他们之前的人区别开来,今天人类学家用“文明”称呼之。
如果在地图上把故事的地点标识出来,你会惊讶的发现,所有关于“文明”的故事,都不约而同的发生在北纬20°到北纬40°之间。
20°N—40°N的欧亚非大陆更为惊讶的是,同在20°N—40°N的欧亚大陆上,却上演了完全不同的剧本,以至于今天我们能准确用美索不达美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区分他们彼此。
“文明”的故事从来不是天然有之,肯定有人先把它们创生出来,然后世代流传。想想,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一件事情啊!
让人更好奇的是为什么故事发生在20°N—40°N的欧亚大陆?那些伟大的发明者是谁?为什么他们创造了不同类型的故事?
接下来的故事,由多人讲述
二、伟大的舞台
(一)“挑战——应战”派的故事
以张智丰等为代表的“挑战与应战”派,内化汤因比《历史研究》相关部分为故事主线,分析了,如果自然对人类的挑战过于强大,应战者无法应付;挑战太弱,人则安于现状。只有适度的自然挑战才能创生文明。人类在20°N —40°N面临的挑战适中,产生最早的农业,所以最快进入“文明”
“挑战——应战”派(二)“气候创造”派的故事
以博然为代表的“气候创造”派,认为“挑战——应战”派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一定有一个契机,改变了人类旧的应战方式。这个契机是气候创造的。气候派利用现代气候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气候创生文明的故事。
正如气候的变化帮助智人走出非洲一样,史前1万年左右爆发的全球冰期,造成温带变得寒冷,亚热带变得干旱,人类被迫寻找温暖的河谷地带。
生存空间变小,人类只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在河谷地带驯化动物,培养植物。在这个过程中,草的价值受到重视。
一定有一个聪明的远古人,第一个吃了草的种子并把它种下去。他们驯化成功了小麦、黑麦、大麦、小扁豆,也因此成为第一批定居者。
冰期结束、气温回升,小麦快速“扩张”,于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定居者,这些定居者创造了“文明”。
气候创造说(三)“综合派”的故事
以岳津冉为代表的“综合派”以开阔的视野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文明”的诞生。
“农业革命”的一个结果是剩余粮食和人口的增加。剩余粮食出现,养活了一批不需要专门从事生生产的人;人口增多,社会变得杂,血缘和熟人制越来越不具约束力,权利组织和制度逐渐形成。伴随财产管理和记事需要,文字产生了。
农业越发展、人口越来。为养活更多人口,又需要开垦更多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新兴的技术逐渐被掌握。技术越发展,被开垦土地越多。为争夺土地和资源发生战争的规模也越频繁,规模越大。权利组织也越强大。
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促进非农业产品需求增多,长途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被联系在一起。
总之,粮食、人口、技术、制度变革等相互作用,引发人类社会一些列连锁反应,结果文明在世界诸地诞生,并最终扩展到全球。
综合派——农业创造文明说那么,为什么农业最早诞生在北纬20°—北纬40°呢,这就跟气候、土壤以及人类早期技术有关系了。今天我们认为地理条件更好的地区,在人类技术早期确是不易开垦之地。
综合派——气候、土壤、技术创造农业说三、不同的故事
适宜的地理为文明的诞生提供了舞台,舞台上上演的故事却完全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这种不同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我们以埃及和两河流域为例,探讨背后的不同。
故事继续……
(一)理解文明的多元性
怡萱说:位于非洲东北角的埃及,四周都是沙漠,看似环境恶劣,实则使埃及获得了天然保护。生活在埃及的人,可以安居乐业,过着有节奏的生活。因此这里形成了稳定保守的帝国文明。
相比,两河流域地处地势开阔的交通要道,因此两河的发展史也是不同民族争夺这块肥沃之地的斗历史。此外,与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不同,两河洪水不可预测,毁灭性很强。因此两河不会形成统一稳定的帝国文明,而是城市文明。同理,与埃及人的乐观不同,两河人具有很强的悲观感和不安全感。因此,他们需要制定法律抵消不确定性 ,《汉谟拉比法典》即是其最杰出的法典代表。
最后怡萱说,我们探讨不同文明的时候,应结合地理环境和时代的不同来研究。两河和古埃及文明带给我们文明多样性的启示。
幽兰教室怡萱讲述(二)文化延续文明
庆羽说,适宜的地理环境能催生文明的产生,不错文明的发展和结局又是什么呢?随着两个地区被占领,文明也中断了。中国则不同,来到中国的外来者都被汉化,中国文明得以延续。这是文化的力量,只有文化能让文明永存。
幽兰教室庆羽讲述(三)封闭、停滞导致文明衰落
博然说,古埃及衰亡跟自身的保守稳定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们缺乏外来刺激和精神的紧张。纵观人类历史,新技术发明往往出现在束缚较少的边远地区,社会的停滞带来的只是衰亡。
幽兰教室 博然讲述(四)文化的包容促进文明的传承
岳津冉说,与埃及两河文明相比,中国文明延续到今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一个兼容并包的文化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不断迎接挑战、延续和发展。
我心教室岳津冉讲述四、故事还在继续
所有延续到今天的古老文明,向我们讲述了同一个故事主题——适应和创造。
为创造更好的未来,需要我们拥抱世界的多元性,尽我们所能画更大的圈,用理解和包容打破隔、创造性的参与属于你我的时代。
历史课堂:20°N—40°N 上引人入胜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