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常见误区—-1、“中庸”就是老好人

中庸常见误区—-1、“中庸”就是老好人

作者: 郝凡 | 来源:发表于2021-08-11 08:46 被阅读0次

2021-8-11 致良知课堂【中庸常见误区—-1、“中庸”就是老好人

        我们大概都见过这样的场景:两个人为某个观点争执不下,拉某人来做裁判。

一人问:“我讲得对不对?”

答曰:“好像是的,差不多吧。”

另一人问:“我的话在不在理?”

答曰:“仔细想想,说得对啊。”

两人追问:“所以你到底赞同谁呢?”

答曰:“都对都对,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呀……”

        于是,旁观者感叹道:“这个人,真是‘中庸’啊!”其实,这是把“中庸”理解成了和事佬、墙头草、老好人的处事哲学,认为模棱两可、圆滑妥协、谁也不得罪就是“中庸”。就像一个水晶汤圆,推过来是圆的,推过去也是圆的。

      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不少人对“中庸”大加批判,有人如此讽刺道:

        “中国人素以‘中庸之道’为至理明言,为人处世讲究‘中庸’,要小心翼翼,不能得罪某某人,做事最好能来个顺水人情……自命处世老练圆滑,殊不知倒腾出一锅‘酱缸文化’。”

        然而,这已经完全不是中庸之道的本意,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了。

        南怀瑾先生,曾在讲授《中庸》原文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庸的中心、方法,只有两个字:至诚。”

      《中庸》的心法,就是“诚”字。略举几句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即是天之道,每个人的天性原本真诚、良知原本清澈,但是被灰尘所遮蔽;恢复这份真诚,就是我们作为人需要践行的道。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如何提升自己这份真诚呢?选择他人善良的品质,然后固化为我们自己的品质。这就是功夫。

      “诚者自成也。”心中有了这份真诚,自然就能成事;“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要想把事做成,这份真诚要贯穿始终。没有真诚,双手就松弛,决然不能成事。

      做人的基础就是真诚,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都是基于一颗真诚恻怛的心,没有真诚,哪有人生?

        再回头看所谓“老好人”,表面圆融和气,背后却是一颗不诚的心。看似收获了“好人缘”,却因为“墙头草”的表现,失去了他人对其人格的尊重,最关键的是给自己的心注入了水分,泡软了人生的地基。

        心中的伪多一分,诚便少一分。这样看来,“老好人”与中庸的真正心法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充其量是“庸俗”而已,怎么谈得上“中庸”呢?

相关文章

  • 中庸常见误区—-1、“中庸”就是老好人

    2021-8-11 致良知课堂【中庸常见误区—-1、“中庸”就是老好人 我们大概都见过这样的场景:两个人为...

  • 中庸常见误区—2“中庸”就是平庸

    2021-8-12 致良知课堂【中庸常见误区—2“中庸”就是平庸 有人认为,中庸就是平庸,是平平无奇、不温...

  • 中庸:在极端之间自由往来

    Sencer叫你来一起读:中庸不居中 很多人把“中庸之道”当成笑料,认为“中庸之道”就是老好人,就是和稀泥,是非不...

  • 为什么说真正的强大是中庸?

    大家对中庸有一种错觉,以为中庸是老好人,或者和稀泥。 其实,中庸才是最厉害的那个状态或者能力。 如果是射箭,就是每...

  • 走进《论语》走近孔子重温“中庸”

    “中庸”在现实的社会中褒贬不一,“中庸”曾被贬为温和主义,不讲原则,抹稀泥的老好人主义,那么孔子“中庸”的本义到底...

  • 不做老好人

    生活中有一些老好人,没有原则立场,自身立不起来,是乡原,德之贼也。 老好人和中庸不是一个概念,中庸是中正平和,讲喜...

  • 到底应该不应该

    突然想起孔老夫子的话——过犹不及。现在绝大多数人无法把握的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不是平庸,更不是老好人,而是过犹...

  • 对中庸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一直认为“中庸”,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引深为“用”。“中庸”,就是“中用”。按这个逻辑思维,“中庸...

  • 《中庸》第二章 时中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从字面解释就是...

  • 朱子对“中庸”的赞美

    在《中庸》一书中,朱子把“中庸之道”从多个方位进行赞美,目的就是要人们都能尊崇中庸之道。 “中庸”,即“中和”,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常见误区—-1、“中庸”就是老好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mq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