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很多形容读书多的典故,如:“学富五车、闭门读书、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读书五车等……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肯定是好的。但是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误区。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本书,让我还记忆尤新,书中讲的是明朝谢肇淛谈论读书。他说:好书之人有三病,第一病是,“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曜,骊牝之外,一切不知”。大概意思是:买了新房,装了书房,书也花钱买了,甚至买的是收藏版精装书,可是到最后一本也没读完过。第二病是,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大意是:在购书上特别舍得花钱,存蓄很多的书,但区别于第一病的是,这类人他是要读书的,但只是一个人默默读书,从不与人交流讨论,也不会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书读完就算完了,最后束之高阁。第三病是,“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大意是:这类人知识渊博,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无所不知,跟人聊天时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如果你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他却又无所适从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读书不思考,就中了第一病:无思。如果你只浅读了一本书就放下了,就中了第二病:读之十,思之一。如果你读了很多书,但不会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那就中了第三病,徒有虚名。

所以说:书不仅要读,更要思考、要讨论、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不能读死书、白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