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大冰,对他的喜爱始于这本《我不》,读完之后觉得不过瘾,又把他写的那几本一起都买了回来,不过瘾的不是他痞气的语调,而是他平行世界里的朋友,他们的故事我想在多读几个。
对一本书感兴趣,不见得就对作者感兴趣,我很多时候读完了一个好故事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觉得挺对不住作者的。大冰是我为数不多想去了解他个人简介,并认真去搜索了一下他过去的人。他在给自己的定义中贴了许多标签,主持人,民谣乐手,银匠,野生探险家,作家等等,可能是为了阐述他平行世界的观点需要,但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主持人起家,爱好音乐的作家,至于其他都是玩和阅历,成了自己写故事的本钱而已,但他能把爱好和工作平衡好,并做的有声有色,这本身就值得我去佩服和尊敬。
《我不》这本书既是态度也是心声,由内而外的知行合一,对现实谈不上不妥协,也不能说不抵抗,只是在权衡生活与理想中间发出的呼声,一种有理有据的对抗。因为合理不至于潦倒,由于有据也让自己做的有底气。书中讲了许多小故事,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多数都是自己在云南开的"大冰的小屋"里的朋友和家人,他更喜欢称呼他们为异姓的家人。提到家人想起了其中一篇关于他们过年在小屋包一起饺子的故事,他们聚在一起说是缘分,大家不问过往,一群陌生人挤在一起相互温暖,谁都有回不去的过去,谁都有忘不掉的过往,小屋年年要过年,但这里却也年年接收着不同的来自五湖四海无家可归的家人。人们聚在一起,就忘了自己,陌生人的温暖更让人感激。其中在一年的小屋里就出现了这么两个人,一个穿着讲究,容貌甜美却也少言寡语的少女,一个则有些呆笨的少年。男子对于少女干活的麻利以及从来都不摘的手套产生了兴趣,他们私底下都会在想这样的手套下掩藏的是怎样的肌肤芊手,好奇让他更加关注。两个人一起在厨房忙活让他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也只是一些表面的认知,只是觉得她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姑娘,由于她的掩饰让他对她有了自己的猜测,但好像恋爱了的感觉。他知道了那个跨年的晚上,姑娘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给自己唱生日歌,让他很心疼,却也不想打扰她一个人的仪式。只是在第二年同时又来的时候,他让大冰帮忙给她过了一个生日。而第三年小伙子来了,姑娘没来,他给大冰讲了他看见的情况。他由于喜欢姑娘,便偷偷跟着姑娘来到了她的城市,看见了她做的工作,他不是他们一开始猜测的那样什么富贵人家的落魄小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女,没日没夜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手很粗糙,所以她才会在小屋的时候带着手套。大冰没有说什么,我觉得一个理性的正常人都不会说什么,何苦那,自己臆想的白雪公主。本身自己也不是白马王子,幻想都是美好的,如果做不到相互安慰,互不打扰也是好的,如果确定了某某就是生命中的那个人,又何苦在乎其他,结果不好,但却值得每个年轻人最基本的深思。这不是最好的故事,只是谈到家人时想起的一篇,顺便自己多说了两句。
我不想过多的去转述他书中的故事,有的的确很感人,但我更想说说大冰在书中阐述的理念。他多次提到"多元生活,平衡世界"的观点,自己更是如此,在没有丢掉工作的前提下,游览世界各地,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和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搞民谣,走川藏,在布达拉宫前晒太阳。玩的很用力,挣钱的时候也不含糊,认为有趣的人比有意义本身更有意义,对于当代社会有趣的确更有吸引力。
吸引到我的也不过是他们不为利往的有趣人生,几个人在大雪地里跳了一晚上的舞,早起的时候看见离悬崖只有半脚的距离。带着得了癌症的老妈畅游世界的东北兄弟,一家人剃了光头,不让老妈由于化疗一个人光头觉得难堪,有的时候还真是有奇迹发生,玩着玩着这病就好了,我还特意听了他们康育后母子的对话。不要战斗英雄称号的老兵自己挣钱组建的消防队,遇见不讲理的人就是灭火器伺候,照人就是一顿喷。还有很多很多,只是看过他所有书之后难免有些重复的地方,但接受了他的观点就好,人需要有趣,也应该有趣的活着。对于诗和远方要有向往,但不要丢掉工作冒然上路,所以要多元世界,平衡生活。说到底还是要做好眼前的工作,用自己业余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将它们做好,对自己遇到点困难就想逃避的态度说不,对不想担当的人生责任说不。
没有实力支撑的远方,不是诗歌,只是暂时落脚与之前一样的苟且,终归还是要叛离。理想和远方在我们心里,在我们手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