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很紧密,相互是因果关系,只要提高其中一个因素,另外的一个因素就会同步上升。有的人不重视自己的语言表现,有的人比较够重视,还有的人很重视。这类人在思维的精致程度上也会不一样,因为习惯就像海浪一样会不断拍打自己的思维,造成某种形态。
绝对不会让自己落空的方法是:通过“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来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同时又通过“语言的条理性”来提升思维的清晰性。使二者成为左右车轮,相互带动,达到有灵气的境界。关注我们的思维,也要关注我们的语言,二者密不可分。
人若忽发奇想,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但目前似乎还没有直接用途”的知识,就会收到真正的实效,这种学习方式叫“超限度学习法”。因为人在学习知识方面总会给自己划一个界限,这个界限能集中学习者的精力。但是当前的问题是很多人因此而受到伤害,伤害就在于人自己定的界限,限制了自己。
凡是人,几乎都在学习,但平庸者的比例仍然是绝大多数,原因不是因为人的愚笨,而是人太喜欢计算了,最终计算到了自己学习的代价和预期的成果上来了。主观上希望“用尽量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这个动机没有错;但这个动机有一个危险,它会使我们在无形之中犯下“学习范围过小”的错误;学习范围一小,就不容易产生大的功能。
我们头脑中的意念带有飘忽性,我们如果没有警觉到这一点,往往在关键时刻需要我们表述它们的时候,变得支离破碎了。我们顷刻之间成了自己思想的陌生人,最聪明的做法是“用一种方法将它们固定在我们的心中”,很多人没有警觉到这一点,一直在让很多的意念来到了心中;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让其中许多意念飘走了,最终使自己成了自己的陌生人,对自己的思想不熟悉。
所以,在我们心中应该“固定住一部分意念”,这些意念要么能直接给人以行为指导,要么能帮助人想到其他有价值的意念,成为牵引的线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