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民间故事

作者: Mr_稻香老农 | 来源:发表于2021-12-09 07:22 被阅读0次

我由于喜欢读《聊斋志异》,因此对一些民间故事也很喜欢,常常喜欢听人家讲古。其实,我小时候就喜欢听,那时我父亲给我讲了好多民间故事。看起来,后来嗜读聊斋和搜集一些民间故事,都是源自于小时候好听故事。我说的这则民间故事,就是小时候听我父亲讲的。

话说从前有一个柳姓人家,柳父死了,全家悲痛之余,就给柳父安葬。

柳父弥留期间,就嘱咐两个儿子要抬着装着他的棺材,抬棺材的绳子在哪里断,就在哪里安葬。葬礼从简,除兄弟俩外,家人一律不须送葬,省得他在九泉之下不得安生。

死人为大,更何况是亡父生前说的话,兄弟俩当然照办。柳父撒手人寰后,兄弟俩就抬着有亡父尸骸的棺材上路了。

按说一个棺材可够沉的,再加上里面有亡父,没有四个人肯定抬不动。莫言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描述了好多人抬一个楠木棺材,那个领头的我爷爷年轻时就算力大如牛,也抬得差点吐红色液体。

不过柳家不是一个大户人家,就是一家平头百姓,那装殓亡人的就是一个薄木棺材,装上瘦骨嶙峋的成仙仙翁,也是轻如鸿毛,兄弟俩抬起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远路没轻担,抬着抬着,兄弟俩就有些吃不消了。柳二虽然双腿打飘,倒也没说啥,他为人忠厚老实,即便吃力,也是无怨无悔,照样卖力地抬着。柳大为人机灵,他看到用粗麻绳抬着的棺材,就有些灰心丧气,指望抬断麻绳,还不知要到哪个猴年马月呢。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就拿一把事先藏在身上的牛耳尖刀,不断地去割麻绳。柳二在前边抬,柳大扶着一根大木杠在后边抬,柳大玩的这些把戏,除人在做天在看外,柳二根本不晓得。

柳二不晓得的事情,还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在柳大坚持不懈地努力下,麻绳再粗也断了,正好日头落山了。

柳大说他肚子饿了,先回家垫巴垫巴,他让柳二先挖坑,他来的时候给他带些宵夜抵抵饿。

柳大说走就走,柳二当然无条件地答应了。柳二取来早就搁在棺材盖上的一把破铁锹,奋力地挖着坑,在月到中天时,终于挖出了一个深坑。

正当他想歇歇时,就着如霜的月光,他看见有一只金蟾在深坑里笨拙地一跳一跳的。他听说金蟾会吐金钱的,以为挖到宝了。他兴奋极了,就想扑上去把金蟾捉住,等到金蟾吐金钱,他不愁没有饭吃。

谁知他刚扑上去,金蟾就敏捷地一蹦三尺高,没用多久,牠就跳到坑上了。柳二一看,就加劲去追,土坑虽深,但也就人把高,再加上坑壁不是太陡,柳二倒也很顺利地爬到坑上边。

就这样,金蟾在前边跳着广场舞地跑,柳二在后边使劲追。眼看追到一棵杨柳树边,金蟾就被一个如玉树临风的️中年人抓住了,中年人旁边还有六七个人。柳二立马停住,他要看看这些人酒葫芦里装的啥药。

那些人对他熟视无睹,或者是早就发现了他,但直接把他当成空气。只见那个捉到金蟾的中年人,笑着对大家说:“如此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可没有美酒。”他说着,先是吟两句诗:“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接着他就对手中的金蟾说,“饭来菜来酒也来,好风送我到瑶台。”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还不到一眨眼的时间,柳二就看见杨柳树边出现一张八仙桌和凳子,桌子上满是美酒佳肴和一小锅雪白的米饭。

柳二听见那中年人邀请其余的人入席。席间,他们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把柳二逗引得口水直流。柳二虽然饿得前腔贴后腔,但感到那些人可能是仙人,他也只能忍饥挨饿,决不敢惊动他们。

他们酒足饭饱后,就走了,不过那中年人并没有把金蟾带走,而是把金蟾藏到树洞里,吩咐金蟾好好待着,他们明年的这天这个时辰,还要来举杯邀明月,共度好时光。

直到那些人走没影了,柳二才来到杨柳树边,忙猴急地从树洞里抓出金蟾,他也学仙人的样子吟哦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似的诗。

果然心想事成,他的跟前立马出现了桌椅。桌子上一壶老酒,几盘菜,荤素搭配,他喝酒不累。桌子上还有一大碗热腾腾的白米饭,他喝酒够了后,三下五除二地就干完了饭。酒足饭饱后,他摸了摸撑得鼓鼓的肚子,他觉得从来没有这么痛快过。

直到又过了好长时间,柳大才骑着一头毛驴来了。柳二在柳树下酣睡刚醒,面对柳大提来的一罐已有些凉冰冰的老米干饭,他已索然无味,了无兴趣。他表示他已吃饱饭了,不要再吃了。开玩笑,人家刚才吃得那叫一个欢,怎么还会对这些粗茶淡饭感兴趣呢?

柳大感到很蹊跷,事出反常必有妖。柳二经不住柳大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询问,只好把刚刚发生不久的事告诉了柳大,但他没有说出金蟾。金蟾藏在他的怀里,他跟哥嫂分开另过,他还指望金蟾给他带来幸福满满的生活呢。

柳大多了个心眼,到翌年的这一天,他来到柳父坟旁,装模作样地挖坑不止。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没过多大会儿,杨柳树下出现了八个仙人。可是那中年人到树洞里一摸,马上就发现金蟾不见了。

金蟾打失不见了,即便是神仙也很气愤。他们立马寻找,发现了柳大,马上就揪住他打探金蟾的下落。柳大见都没见过,当然会一问三不知。仙人很生气,气得把他的鼻子拉得有三丈长。

柳大把长鼻子绕在手臂上,跌跌绊绊地回到家。在家门口,他用另一只手乒乒乓乓地敲门。媳妇在门后问他是谁啊,他嗡声嗡气地回答说是我啊。直到今天,他媳妇也不知有没有听出是他的声音。

相关文章

  • 聊斋故事:李德宝

    本文为《民间故事》第一百二期,喜欢看民间故事的朋友记得常来! 今日说一则故事,这则故事发生在宋朝,讲的是孝子为爹娘...

  • 《猎人海力布》教后记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民间故事。它体现了民间故事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情节引人入胜非常适合小学中高年级段的...

  • 一个“仇富有理”的低级故事

    我今天在某度app里看到一则民间故事的推文,名字叫做:《民间故事:古代“卖拐”,一根芦苇三百两,财主一咬牙,买》,...

  • 一则民间故事

    一个有趣的宋朝庭审,整理修饰后大体情节如下: 一天,一个百姓和一个乞丐一起闹到官府里要找长官评理,那百姓说,乞丐偷...

  • 一则民间故事

    我由于喜欢读《聊斋志异》,因此对一些民间故事也很喜欢,常常喜欢听人家讲古。其实,我小时候就喜欢听,那时我父亲给我讲...

  • 绘本讲师训练营 【18期】15/21阅读原创《谁需要国王呢?》

    09102葛梅青 今天读的这本《谁需要国王呢?》源自非洲的一则民间故事,启发我们思考民主和自由的关系,编著陈...

  • 绘本讲师训练营【46期】20/21实践原创《谁需要国王呢?》

    46014 黄娟娟 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则来自非洲的民间故事《谁需要国王呢?》,编著是陈卫平,图是陈美...

  • 偷肉与偷布

    —— 且说匠人之二 儿时喜欢看民间故事与笑话,但现在大多忘记了,不过有一则厨师偷肉的却一直记着。说...

  • 又一则民间故事(一)

    从前,有个老中医,他叫云释。云释这个人少年时长得如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到老了有如仙风道骨就不难理解了。云医生有本事,...

  • 又一则民间故事(三)

    人世间红尘滚滚,有多少夫妻可以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但也有多少夫妻相互间缺乏沟通,只能同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则民间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px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