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在我们一生成长过程中,使父母形象变化的不是父母,而是你自己看待父母的眼光。
孩子从小到大,自己的思想在日渐成熟、视野在逐渐开阔。你在成长,在变化,看父母的眼光也随之变化,这是正常现象。
当你眼中的父母形象发生改变,这个时候需要反思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其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以完美的眼光看待并要求自己的父母。
毕竟,父母也是凡人,作为子女不要苛责他们必须完美。
第三,摆正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自己对父母的要求有不合理或者超出他们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处。
曾经在一些表达对父母情绪的文章里,我看到很多人对父母深深的怨念。
但仔细看了之后就发现,他们对父母怨言的背后,理由无外乎是长大成人后,依然希望父母满足自己的种种不合理要求。
诸如:大学毕业后,抱怨父母没有能力帮自己找到一个好工作;结婚成家后,父母没有给自己带孩子;父母对待自己和兄弟姐妹在金钱分配上不能一碗水端平之类的抱怨。
所有这些想法与抱怨,无不让人深感抱怨父母者的自私和偏执。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最好的能给孩子的尽力给了。你是没有理由抱怨他们的。
最后,当你发现自己看父母的眼光发生改变时,别忘了多与父母沟通,沟通是通往理解的桥梁。
相信无论幼年还是成年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天下父母大多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
作为子女,不要只知道索取却不懂得体谅与关心父母。当你成年之后,更应该把关注点投放在回报父母而不是向父母继续索取,且索取达不到目的还去抱怨。
因为父母也是人,他们对你从小到大的抚养关爱也是需要回报的。
你无止境的索取与不体谅,哪怕是父母久而久之也会承受不住。
最后的最后为人子女,懂得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根本。
毕竟,《诗·小雅·蓼莪》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