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少沙村

作者: 朱二哥的一些事一些情 | 来源:发表于2021-11-22 13:01 被阅读0次

            从化良口镇少沙村,最近有点红。这一切,得益于新任驻村第一书记老黄。

            老黄年过半百,还真有一股老黄牛的精神。今年暑假走马上任,他便开始起早贪黑走访这里的山山水水,乃至家家户户,很快便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在摸透了基本村情之后,他很快便找准了该村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文化振兴。他认真拜访村里的老支书、退休教师乃至百岁老人,并广邀一批作家和文艺爱好者,努力挖掘少沙村独具魅力的人文历史,立志把默默无闻的少沙村打造成网红村、旅游村,带领该村走向全面乡村振兴。

            我便是慕名而来的一名文艺青年,被老黄牵着走进了少沙村。没想到,我只是走马观花地逛了半天,便被这个小小的少沙村给迷住了。

            论人口,偏安一隅的少沙村真不大。只有四个社,区区两百户,户籍人口也才刚刚破千。跟我的祖籍村山下村相比差了大半截,更不用说跟我户籍所在地凤院村相比了。怪不得老黄能走遍家家户户了呢!可是论人文,论历史,论情怀,论独特,论看点,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沙村却又完全称得上是从化名村矣。

            少沙村姓梁,并无杂姓。这一支梁姓,据说最开始是南宋末年从江西南安县(府)迁至从化城郊旧沙塱村,逐渐分支到江埔镇(今江埔街),再北上分支到良口镇的。约在明末清初,终于有一分支传至少沙村。约两百年历史的老君庙、老榕树和古门楼,至今仍然矗立在村中各个角落,都说明了少沙村是一条有历史有故事的村。

            老君庙位于少沙村下围社,与村民楼房屋舍隔着一片竹林与一条小溪。这条溪,人称少沙河或少沙溪,自西北往东南方向流淌,最后汇入流溪河干流。老黄说,“少沙村”村名的起源,就与这溪里的“沙”有关。据说明朝中叶,先是肖姓、莫姓、张姓几户人家在此安营扎寨,该地以肖姓最先落籍又因河流多沙而取名“肖沙”。最晚进驻的梁姓人家,竟因人丁兴旺而神奇逆袭,成为此间第一大姓。在肖、莫、张姓人纷纷迁走之后,村民便将地名“肖沙”取其谐音,更名为“少沙”。

            在梁姓崛起之后,村民便在村前小河对岸的竹林边上,盖起了这座老君庙。老君庙是一座两进式砖木瓦结构的小庙,面积不过十几平米。两进之间留有一处天井,二进厅里供奉着三尊大神,看雕塑样子,居中的应该是太上老君,两旁应该是观音菩萨和武财神。黄书记说,之前庙里是有不少壁画的,后来翻新修葺之后,便覆盖掉了,颇为遗憾。不过精心修缮之后,总算是保住了整座庙的“人气”和“颜值”。如今初一十五,逢年过节,前来上香的村民可真不少。庙虽小,却寄托和承载着少沙村村民最朴素的愿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镇邪祈福、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丁财两旺等等。

            一百五十米开外,与老君庙隔河对望的,便是村里最古老的那棵老榕树。老榕树的“脚踝处”挂了一张“身份证”,林业局2018年钉上去的,显示树种叫雅榕,有152年树龄。但村民纷纷表示绝对不止这个数,有的说至少有两百岁,有的说可能有两百五十岁。

            我觉得这个也不必过于纠结,因为论树龄,它不是江埔街锦二村那棵420岁秋枫古树的对手,甚至不是温泉镇石海村那252岁古榕树的对手。少沙村这棵古榕树最大的看点和有趣点,就在于它的“雄”和“奇”。

          它的树干之粗壮,估计得要三个大人手拉手才能环抱得住。它的根系之发达,则可谓虎踞龙蟠、笼罩大地,堪称威武、霸气、雄壮,是树中的伟丈夫。它的“腰间”和“怀里”,还紧紧搂着两三棵野生的龙眼树呢!那几棵只有数十岁的龙眼树,竟然与百岁古榕树融为了一体!它们和古榕缠绵在一起,竟然就像是古榕树的一群妻妾!怪不得,近年来,村民纷纷戏称这棵“树”叫做夫妻树矣。我想,这不就是老黄心心念念要挖掘要打造的少沙村的网红景点吗?

            古榕树给少沙村增色真不少啊,不仅奉献着最纯粹最雄伟的绿色生态地标,还隐藏着梁氏一族人丁兴旺的玄学奥秘呢。不过,比起这棵“夫妻树”的玄学奥秘,我终究更关注少沙村的人文历史。

            夹在少沙河与这棵“夫妻树”之间的一座泰式雅苑,很快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老黄说:“这便是当年一位姓布的老知青,重返少沙村修建的锦逸苑了。”

            恰逢周末,布庄主及其家人正好在里面度假。老黄便大大方方带着我登门拜访了庄主,参观了庄园。这座雅苑,还真是配得上“锦逸”二字啊,既锦绣,又安逸。奇花异草自然是应用尽有了,桂花以及白玉兰的花香,还有柠檬果和木瓜的香气,更是弥漫着庄园。更巧妙的是,庄园与溪流只隔着一面墙。少沙河四季不断的溪水,不紧不慢地抽送至墙顶,再不紧不慢地滴落到养着数十条锦鲤的鱼池。

            鱼池的墙角边上,居然长着一株不到一米高的小榕树,旁逸斜出,清新脱俗,灵气逼人!很显然,这竟是某只小鸟啄来的一颗榕树种子,在墙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起来!只见庭院深深,柿子树、荔枝树、芒果树和仙人掌等等,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江南园林和岭南小院的精髓,以及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异域风情,尽在其中矣。

            鱼池旁边便是茶亭,我们便是在这里聆听着滴答滴答的水声,与布庄主一起品茗。那情景,让我瞬间想起了古代《兰亭序》里的那段描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我们也算是畅叙幽情了吧?至少,我们进门的时候,布庄主和他的哥哥、姐姐,正在亭里畅叙幽情。布庄主自称“强少”,今年65岁,是当年少沙村的68名知青之一。他是1975年冬天来报到的,在少沙村待了三年。他家五个兄弟姐妹,其中四个都曾下乡当知青。他的姐姐在海南岛待了九年呢!“强少”是重感情的人,对知青岁月以及乡亲们念念不忘,对少沙村的山水念念不忘。退休之后,布氏姐弟几个便一起回访少沙村,并租了一块烂泥砖屋地和沼泽地,盖起了这一座泰式雅苑。逢年过节,他们便会组织举办一些文娱活动、音乐活动,让村民都来参与和感受。村民也早已把布庄主一家,当成了自家人。布庄主一家,也乐于跟乡亲们分享和交流,融入村里的各种活动。

            网红村,总会有网红人物的。布庄主“强少”,显然已是少沙村的网红“新人”了。少沙村还有一位网红“老人”,他就是村里的老支书——梁书记。老梁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更巧的是,他的母亲恰好又是与中国共产党同龄!据说,百岁高寿的老奶奶至今还能出门种菜呢!看来,少沙村又配得上长寿村的美誉了。

            老梁虽说已七十二了,头发也白了,精气神却完全不输小伙子。他带着我们逛了村里的古门楼,又逛了他家所在的少沙村上围社,一路上滔滔不绝给我们讲述着该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只见少沙村的门楼,共有18条横梁,楼身高约4米,围墙长约5米、宽约4米,面积约20平米。门楼前设有五层长长的石板台阶,拾阶而上进入门楼,却也颇为庄重,仪式感满满。大门只能容两个成年人同时进入,门楼里面设有供村民上香祭祀的门官神台等。门楼顶还画了一些壁画,看上去有些年份了。

            整座门楼其貌不扬,也不甚古色古香,却也自带几分历史沧桑感,让我心生敬畏。尤其是联想到,地处“佛清从”三县交界的少沙村曾经作为红色驿站,涌现出梁少珍、梁志雄、梁木深、梁朝兴等进步村民。他们或参加游击队奔赴战场、或参加各项支前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为从化和广州的解放都做出过了不起的贡献。

            门楼门楣上方,还残存着几个大大的毛笔字——“为人民服务”。门楼身旁还连着另外一个约10平米的小平房,小平房的墙上,清晰地保存着几行毛笔字,写的是1957年10月2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一些具体条文。少沙村的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历久弥新,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之下,熠熠生辉矣。

            少沙村另外一项熠熠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舞洪狮。据老梁书记介绍,舞洪狮是少沙村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洪狮与洪拳一脉相承,舞步奇特,男女老少齐参与,有群狮汇演和个人武术表演,娱乐性强。老书记他本人原来就是负责舞狮队的。现在年纪大了,他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决心培养一批舞狮的年轻人,重新把系统表演全套洪狮的场景拍摄下来,为申请区级、市级非遗项目做好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衷心希望这一项舞洪狮的传统习俗,能够早日成功申请区级、市级非遗,能够像少沙村的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一样,代代传承下去。

            我相信,新任驻村第一书记老黄的愿望一定会实现。文化振兴就是少沙村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突破口。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还能感受到厚重的人文历史。人们可以走近老君庙、老榕树,走进古门楼,偶遇老书记,也可以走进老知青布庄主的生态康乐园,去抚今追昔、忆苦思甜,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今天,我们欣逢盛世,以生态赋能、以文化赋能,以红色引擎驱动少沙村的绿色发展,正当其时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化少沙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qb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