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是传统文化,可以说是门艺术,也有人说是富有哲学,也有人说是兵法推演,对于棋手来说,象棋首先是一项竞技运动,棋手首先也应是运动员。
下棋,不仅是高速的脑力运动,也是持久的体力运动,所以一个优秀的棋手首先要成为优秀的运动爱好者,比如吕钦特大,就是广大棋手学习的好榜样,吕特能一直保持超高的状态也是与他坚持跑步锻炼分不开的,所以坚持锻炼特别重要。
近年来的大赛多了体能测试这一项,也充分说明象棋界越来越重视体能锻炼对下棋的积极影响。
而作为一位优秀棋手,特别是高水平棋手,遇到瓶颈期,怎么办??
这是令许多爱好者、特别是市冠省冠级别的高手苦不堪言的头疼事。
冠军梦,大师梦,象棋人的梦。
而这个梦,太多时间它还真真切切就是个梦。
实现超越梦想,除了加强锻炼,更重要的是心态调整。
“半争输赢半悟道”,是很多象棋人的座右铭。它既道出了象棋人的热爱与淡泊,也道出了象棋人的失落与无奈,更深层的是“困惑”!
这个困惑就是在一边感悟一边调整。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功夫在棋外”。
泰森曾说过,技术和运气各占一场比赛的25%,剩下的就在于心态的修炼与调整。这也是他在看了毛主席的选集后,对避实就虚的游击战大有所悟。
徐天红特大说“没有文化下不好象棋”。任何一门竞技都是在千锤百炼你的意志和逆商。
遇到困惑,不论是上升的迷茫,还是过了巅峰的失落,除了多运动,还要多读书。
运动,是在大自然中追求“天人合一”而境界升华;读书,是在人与历史中间寻求经验为我所用。
有人剃发明志,有人立誓名志,这是象棋人的执著,也是象棋人的可爱可敬,但是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也桎梏?
很多圣贤先哲修炼,无不是尝试各种方法,在困顿中坚持,在坚持中迷茫,而到后来才发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平凡视之,平凡视己,终有大成。
圣人无功,至人无己。为而不居,居而弗恃,每一个平凡的棋手都是耀眼的明星,因为你——努力着进步着!
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曲士不可语于道。我们有没有深入思考:我们见过沧海变桑田吗?如果没有,与夏虫何异?!那我们是曲士是井底之蛙吗??不是!我们只是井壁观井的青蛙,就在井壁那小洞洞里,看的不是天,或许只是水中天。
只有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才会认识到我们的无知,无知近于道。
南怀瑾先生在《我说参同契》扉页说,大儒朱熹讲《参同契》是大笑话,昔日他讲也是大笑话,不知生来死去是大笑话……南师,作为一代宗师,出身于书香门第佛学世家,由佛入道,积极修炼,当然也有很多人骂他诋毁他,而他却说自己是个大笑话。。。。。。此时此刻我抖胆厚颜写此不入流文字,岂不是天大笑话……



心胸开阔时,你必然是“会当凌绝顶”。不管你是什么宗教什么信仰,也不论你由儒而佛由佛入道,这都仅仅是一种人生体验,无他……当你不再自陷囹圄,不再有斤斤计较的分别心,当我们能坦然静坐感悟时,或许我们能读懂一点《参同契》,或许我们少些用强而多些释然,或许我们也能像柳大华柳老那样,只为热爱下棋而去比赛去下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