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兴趣是什么?
呃……啊,赚很多很多钱算不算?
能不能具体点,比如通过什么方式赚很多很多钱?
这个我真不知道,可不可以下周再告诉你,嘿嘿嘿嘿……
你的兴趣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几乎一直会被问起,无法逃脱。上学时候老师会问,找工作时候HR会问,相亲时那个她(他)会问,就连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时候也会不经意从脑海里蹦出来,让人猝不及防,只能支支吾吾或者胡乱拉一个来凑数了。
我喜欢爬山,我喜欢唱歌,我喜欢看书,我喜欢旅游……
我还可以喜欢吃吃吃吗?
无论喜欢什么只要法律许可,都无可厚非,都值得点赞。可是一旦这样的问题和未来的规划、收入的高低甚至和自己的幸福程度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搪塞过去了。无论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内心总容易惴惴不安。有时候怀疑自己的兴趣未必能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发挥到极致,有时候怀疑自己的爱好不能让自己过上希望的生活,有的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叶公好龙……
时间久了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转而开始怀疑人生,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
其实这种情况真的太常见了,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有天赋,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
01
”你的兴趣是什么?“,在长达六年的留学咨询工作中,这个问题我认真问过每一位有接触的学生。他们有学文科的,有学商科的,有学理工科的,有学艺术类的,各型各色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一部分的确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并有相应的规划。但更多的人根本回答不上来。
进入留学行业不久,我就遇到一位来自上海某大学法学院的优等生。年年成绩都是系里的第一名,可是他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甚至请来他的爸爸妈妈帮他分析,也没有找到答案。
最后在向学校提交申请材料的时候,我们只好尽量避开这样的问题。必须在申请材料中涉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只好提供一个学校一向喜欢的答案。
最终学生拿到了自己心仪的香港中文大学的两个录取,还是分不清自己到底更喜欢哪一个专业。
我接触过不少有着清晰未来规划的学生,他们对自己了解很透彻,结果去了很普通的学校。也接触过很多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了解自己的优势的学生顺利去了常春藤名校。
你能怀疑一个去了斯坦福大学读书的人回中国后找不到好工作吗?我丝毫不会怀疑。他们毕业后来上海,起码办理一个上海户口也比其他人容易太多。
一个人一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做好手头的事情就有可能走出迷茫的深潭。
02
在不停地询问学生的兴趣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地问起了自己 ,观察起了周围的同事。上一份工作我有幸去了一家比较养眼的公司,绝大多数同事都是85后和90后。年轻貌美学识渊博用来形容他们毫不为过。
他们大多是来自名校的硕士和海归,还有个别人士是海归博士,几乎所有的热门专业都有。幽默风趣,外出旅游他们能从英语介词的用法聊到唐家三少的最新作品,再聊到木乃伊的制作。
可是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些名校毕业的硕士甚至海归博士为什么不去从事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而是来帮助学生准备留学申请呢?
当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本该成为程序员的计算机硕士在讲台上对着台下黑压压一片学生讲得逸兴遄飞之时,本该成为工程师的自动化博士向本科生娓娓道来金融专业的就业方向时,答案越来越清晰了。
显然,他们当初在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虽然他们曾经在华为工作过,在四大工作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单靠几纸证书并不能说明自己的兴趣所在。
当然也有不开心的,比如高峰期下班时间还有几个快递没有寄走,周末还要写一篇文书加三个推荐信的。关键是在这样的事情里,找不到快乐。所以也有不少人就逐渐选择离开了。前天碰面还在聊天,今天突然看到座位上已经空了。这样的人也是重新寻找自己的兴趣去了,很可能已经找到了。
这些人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提供建议,包括帮学生确认自己的兴趣,然而找到自己的兴趣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有难度的。如果你也找不到自己的兴趣,不丢人,不可怕,仍然有机会。
03
前几日和一好友聊天,好友向我吐槽自己的妹妹一直换工作,谁劝也不听。我当时一听,内心悚然,这其实不正和曾经的我一个样子吗?我虽然并没有换工作,可是一直经常思考要不要换工作,换什么行业的工作呢。只是有贼心没贼胆而已。
一般说来,有兴趣的工作干起来才会有激情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工作有激情才能事半功倍,有较好的业绩才能有良好的收入,有了良好的收入才能买房买车环游世界,才能迎娶白富美/高富帅,才能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所以“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参加心理学研讨班,找亲朋好友咨询建议,找职业规划师帮忙指点迷津……这些都可以尝试的,或多或少都会有帮助。可是如果沉迷于此,而放弃实践放弃行动,那么注定是镜花水月徒劳无益,而且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越来越迷茫。
相反,有很多人并没有刻意去思考自己的兴趣,却逐渐在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从而成功逆袭。如果你仔细找找,这样的例子周围随处可见。
我同学的姐姐初中没有毕业就因为家庭原因去外地打工了,起初因为没有文化又来自农村普通话也不会讲,只能帮别人照顾小孩。
小孩长大后,雇主感激同学姐姐照顾孩子尽心尽力,就把她介绍到了自己亲戚家开的广告公司打杂。后来从客服一步步做了老板的助理,再后来一步步做到了业务经理。期间在公司资助下读了夜校,拿到了大学文凭,现在成了公司的合伙人。房子、车子、票子,面子,她都有了,前几年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没有什么好的规划,甚至有一个很多人不屑的起点,可是并不影响她一步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达到很多人羡慕的高度。看起来似乎是随波逐流,可却有本质的不同。她尽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在慢慢的摸索中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她是怎么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从每一个细小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成功中培养出来。
你敢说自己的身边没有这样的例子吗?
人们经常习惯把学习的不努力,工作的不努力归结于兴趣。学习不好是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业绩不突出是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那你喜欢什么专业呢?那你喜欢什么工作呢?
呃,反正也说不清,反正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让我再想想吧,很多人想了一辈子也没有想出来,就这样平平庸庸下去了。兴趣不符怀才不遇成了最佳替罪羊。
不要陷在思索的陷阱里,随便去做点儿什么吧。如果一直躇步不前,你永远也不可能找到前行的方向。可是你慢慢的走下去,很可能结局就会截然不同。开始你可能是慢慢步行,不久你就会发现一辆自行车,骑上自行车不久你会发现一辆汽车,然后你会逐渐发现火车,发现飞机……
兴趣不是思索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
拼尽自己的每一分才华去解决需要处理的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给予最真诚的帮助,看看你能为别人贡献点什么。你会发现老板是慷慨的,同事是友好的,朋友是贴心的,家人是亲密的,没有什么是想而不得的。
这个时候你根本不需要去寻找兴趣,而兴趣却紧紧追随着你,融进你的每一丝呼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