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一個不被看見的母親,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
她年輕時,為原生家庭付出,以此來獲得“存在感”,她被大眾/他人的價值觀引導去認為,無休止地為家人付出,就是她的自我價值感。然而,多年的付出,沒有換來多少讚歎,感恩,她自己內心也有很多憤怒與不滿。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她的父母,尤其是母親,沒有看到她的存在,不管她做多少事情,為家裡多麼辛勞,為弟妹犧牲多少,都沒有被看見和感恩。她的內心深處,因為這樣的不被看見,深深地被傷害,深深的怨恨,憤怒,傷心,對自己沒有自信,被肯定的需求非常強烈。
我仿佛聽見一句話“你看到我嗎?我在付出,我很努力,我是存在的...我要付出多少,才會被看見?”
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為他人付出來獲得價值感的思維被繼續沿用。為家庭付出,為丈夫付出,為子女付出。但是,沒有自我。這幾十年的付出裡,沒有她自己。她深深地認為,為這些所有的付出,就是她的價值。可是她活得很壓抑,像折翼的天使,她的抱負和才華被埋沒得一乾二淨。可是靈魂的力量沒有釋放,它在發出聲音,我聽見很多抱怨和惋惜,夢想和才華並沒有消失,但是歲月已過,只留下埋怨和歎息。
為了持續保有這樣的自我存在感,我看見她不停地付出,可是生活裡又有很多憤怒。不滿的情緒充斥每一天,因為每一天的事情裡,沒有一件是為她自己的,每一天那麼忙碌,那麼勞累,全是別人的事。為了丈夫安心工作,打理好家裡所有事情。可是這樣的生活與她的個性背道而馳,她喜歡外面的世界,她喜歡交朋友,做生意,她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是旁人為之驚歎的,她的直覺與判斷力也是難得的精準。可是她對自己沒有自信,完完全全地沒有,她覺得自己只讀過兩年書,沒有文化,就該聽有文化的丈夫,所以她乖乖待在家裡,每天忙碌瑣碎的事情。與天性背道而馳的生活,只能帶來不斷積累著憤怒和埋怨的結果。
子女的成長,她也在不停地付出。各種忙碌,各種照顧周全,看著子女的成長和學習上的長進,她仿佛看見自己的價值,她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她覺得,這就是那條正確的路。因為子女的身上有她以為的“價值”,所以她的內心有個力量,要把子女留在身邊,不放手,這個力量很強大,幾個孩子其實透不過氣來。母親的眼光很銳利,她有敏銳的洞察力,她時刻緊盯自己的孩子,她不知道自己在緊緊地抓著孩子,她以為是自己太愛孩子,不捨他們離開自己獨立生活,也許這是其中之一;她以為自己太愛孩子,怕他們獨立生活面對太多困難,不捨他們獨自面對困難,也許這是其中之一;她以為孩子都沒有長大,離不開她的照顧和保護,其實她不知道,離不開的是她,她不知道其實是自己離不開孩子。
成長過程裡,生命動力的需求,早已在孩子們的內心催促著要快快離開父母的庇護,獨立面對和承擔所有,完成個人的成長。然而,這樣的需求並未被滿足。於是被壓抑的生命力量又轉化成了埋怨和憤怒。家庭裡的相處很多衝突,矛盾,不能互相理解和包容,因為每個人心理都有憤怒,每個人都有需求不被滿足,每個人都沒有自我存在感,沒有價值感。
母親的長久付出,除了想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還需要在孩子身上抓取注意力和感恩,我仿佛聽見“你看見嗎?我在為你們付出,付出了大半生,我培養你們成才,我是有價值的,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我在為你們付出所有,我做所有事都是為了你們”
她強烈地需要被肯定,被看見,這是她從小到大的需求,然而,一再得不到滿足。
因為成長的力量與獨立的需求被壓抑,孩子們也同樣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為了表達內在的抱怨與憤怒,他們通過自己成年後生活的失敗與不如意來表達。事事不順,處處難行。他們以此來告訴自己的父母,我很糟糕,我很失敗,我給不了你要的成就感和價值感,請不要把期望寄託在我身上。
孩子們的內心深處並不需要母親為他們付出所有,也不需要每一件事都是圍繞著孩子,其實孩子內心深處只有一個強烈的需要,就是母親做回她自己,成為她自己,活出她自己喜悅的樣子,孩子就可以深深的鬆一口氣,“我們只需要你做自己,我們便可以好好地學習做自己,好好地成為自己,成為更好的,可以讓你驕傲的自己”
然而現在誰都沒有真正地做自己,每個人都生活得很累,很痛苦,帶著憤怒,抱怨,不滿,矛盾衝突,身上扎滿了刺,也長滿了刺,扎自己,也扎別人,痛苦地生活。然而問題在哪裡,誰都沒有看明白,只是充滿困惑與不安,焦慮與匱乏,帶著這些,艱難地前行。
在重男輕女的社會思想下,有太多不被看見的女子,不被尊重的女子,她們的自我存在感、價值感匱乏,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生命和生活的方向,又大多被教導或社會思想的引導,使她們以為,為他人付出,尤其是為家庭付出,就是自己的價值感所在。然而有什麼抵得過生命的力量,內心的呼求無法被忽略,被壓抑的力量不斷地發出聲音,即使代代相傳,仍然在不斷地呼喊,直到被看見,重新歸位。能量理順了,一切才能和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