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育杂谈盆景制作与鉴赏鱼眼观花
鬼斧神工赏盆景之十四:枯干式盆景

鬼斧神工赏盆景之十四:枯干式盆景

作者: 易花得木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16:36 被阅读9次

    花木君

    在传统树桩盆景造型当中,枯干式盆景造型是争议最多的,不但名称五花八门,有枯干式、劈干式、剖干式、腐干式、朽干式、舍利干等等等等,而且不少人认为不是传统造型,而是从日本传来的,为此,笔者曾专门撰文《“舍利干”盆景起源于中国还是日本?》进行考据,批驳舍利干起源于日本之说。

    十八学士图 阎立本

    从笔者查找的资料和以往盆景历史来看,枯干式盆景造型源自我国古代盆景制作的“枯木艺术”(简称“枯艺”),最迟在唐代即有,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十八学士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立轴绢本设色画,其中就绘有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古松盆桩,可看出高超的盆景制作技艺,从而证明当时人们的盆景就有了“枯艺”

    十八学士图(下部为枯干式盆景)

    宋代大词人苏轼元祐三年(1088年),画了一幅《小山枯木图》,他的属官同是诗人的大书法家黄庭坚题了一首诗《题子瞻枯木》来称赞:“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这说明宋朝当时就有枯木盆景存在,而且枯艺制作技术已经相当娴熟。

    到了明清时代,“枯艺”制作越来越受人追捧,出现了不少专门制作“枯艺”的手艺人,甚至有一种过于追求病态的盆景文化,这在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有记述,指出当时人们的因为书画文化求奇求僻的影响,把梅花树桩“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这些都对一衣带水的日本盆景技艺形成重要影响。

    近代把枯艺传播到世界并且发扬光大的,日本盆景艺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把枯艺分别命名为“舍利干”“神枝”,在国际展览上频频亮相,从而得到众多认可,枯艺盆景也随之蜚声世界。

    然而国内却对枯艺并没有比较正式的命名,不同流派不同艺人对枯艺的叫法各不相同,对外传播缺乏一定的文化意识,因而阻碍了盆景枯艺的对外交流。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想系统化的对枯艺进行整理规范,从枯艺的命名特点和意境特色进行着手,以管窥豹,抛砖引玉,希望可以振聋发聩,借以振兴盆景“枯艺”艺术。

    枯艺的灵感源自自然界,自然界山野中一些生长多年的老树,在漫长的几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岁月中,电闪雷击、风霜雨雪、石砸火烧、虫蛀兽咬,在大自然的外力作用下,历经摧残,使得树体一部分枯萎,或者树皮剥落,露出木质部,呈现白骨化;或者腐朽干枯,木质部腐蚀严重,只剩皮层来包裹支撑,树皮斑驳,洞穴嵌空,呈现枯木状。然而部分枝干或者树皮生机未断,绝处逢生,焕发新枝,颇具苍古奇绝之意趣。于是盆景艺人们借鉴自然界的形态进行创作,从而形成了“枯艺”技法。

    枯艺是一个盆景造型的一大门类,无论何种造型形式,包括直干式、曲干式、卧干式、悬崖式、双干式、丛林式、临水式等等,都可以用枯艺来展现,甚至可以把盆景造型分为两大类,那就是“枯艺”和“绿艺”,只要用干枯的茎干来展现盆景艺术形态,那就是枯艺,反之则是绿艺。

    枯艺既可以是大分类,又可以是盆景造型下的形式之一,二者并不矛盾。在盆景造型当中,可以称之为“枯干式”,和其他造型形式并列。

    用枯干式命名,可以涵盖现在存在的所有名称形式。比如日本称之为“舍利干”和“神枝”,只不过是不同部位的命名,国内的朽干式、腐干式、劈干式、剖干式、斧劈式、洞穴式同样是制作手法和部位的不同形成的小名称,都可归纳为枯干式的范畴。

    舍利干:干身部分木质部白骨化,枯艺体现在主干部位,艺术特色:完美、洁白、寂静、生灭、禅意等。

    神枝:枝条先端树皮剥落的,枯艺体现在枝干部位。艺术特色:缺憾、从容、飘逸、幻化等。

    黄荆

    朽干式(腐干式):部分木质部位腐朽,树皮剥落,枯艺体现部位在基干。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岁月沧桑、枯木逢春、绝处逢生、生机盎然等。

    剖干式:主干大部分树皮及木质部被剖掉或者被火烧虫蛀风化,木质部中空,枯艺体现部位在主干。艺术特色主要表现风骨刚健、老当益壮、神采奕奕、苍劲矫健、虚怀若谷、含蓄包容等。

    劈干式:多为劈去一半树干,树干半爿枯朽,体现雷击石砸之势,枯艺体现部位在主干。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顽强的生命力,铁骨铮铮、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气势等。

    洞穴式:主干被虫蛀造成孔洞,只剩皮层,枯艺体现部位主干基部。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岁月沧桑、老态龙钟、老气横秋、线条曲奇、古朴情趣等。

    以上几种叫法和命名,不一定能够完全包含所有形态,艺术特色各有千秋(笔者总结也不全面,只是简单说明一些主要特点),笔者认为都属于枯干式的某种表现形态,可以根据树桩雏形进行不同创造,总体还是以枯干式命名较为适宜。

    枯干式造型手法方式其实还有很多种,除了挖掘收集山野自然古桩,还可用人工手法,采用雕、劈、灼、凿、磨、撕等技法来塑造,尤其是如今辅助电动工具得以广泛推广,给枯艺快速制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何布局如何制作的书籍文章也是连篇累牍,这里就不赘述,只不过想谈谈当前枯艺的一些误区。

    枯艺盆景是近些年世界盆景大赛常见的获奖作品,尤其是在日本和欧洲盆景界非常普遍,使得国内不少青年盆景艺人崇洋迷外,出现浮躁盲从心理,往往抛弃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实质,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名利,邯郸学步,亦步亦趋,一些似是而非、哗众取宠的所谓作品不断被吹捧,以至于误导了很多盆景爱好者。

    日欧的“舍利”“神枝”等盆景枯艺,师从我国,然而偏重于机械加工,人工雕凿痕迹严重,缺乏含蓄自然的凝练和岁月感,尤其是欧洲一些盆景爱好者,视频上经常有一些所谓的盆景达人,在短短一小时或者几小时,就可以把一盆青翠的树木,斧锯刀砍,火烧烟熏,呈现出貌似枯艺的白骨铮铮的“作品”,围观者无不赞叹,令人叹息,这完全失去了枯艺的内涵和艺术的本质。

    枯艺盆景,主要体现的不是人工雕琢的直白浅显,不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瞧”的粗糙浮躁,更不是是盆景都有枯枝的俗态,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的优美,含蓄包容和蕴含哲理的体现,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思想和深邃意境。通过枯荣对比,展现自然界的岁月沧桑,意境深远,值得深深体味,重点在于自然美和和谐美,更多的是给人一种振奋的力量和禅机的美学渲染。

    关于病态的“枯艺”,早在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就批驳了这种极端的做法和浅薄的审美情趣,我们如今也要提醒那些功利心重的艺人和爱好者,不要浮躁,不要盲从,要秉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内涵,不要随波逐流,而是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去芜存菁,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盆景文化。

    那么,该如何制作枯干式盆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文化积累和美学修养。了解盆景艺术内涵,增强审美情趣,从而可以在布局构图中有宏观的思维,构思出精美的造型,体现优美的文化意境。第二,就是因材施艺。不要动不动就来枯干式,而是根据树桩的形态变化予以不同处理,有枯干基础就予以加强,没有不要勉强。第三,自然形态为主,辅助加工为辅。不要过分追求枯艺,造成水线险峻,稍有不慎造成整个桩材死亡,得不偿失还暴殄天物。

    枯干式盆景造型的桩材,大多以树龄较大的树桩为宜,常用素材有古柏、松树、黄荆、银杏、石榴、梅树、榆树、朴树等,多以田野采掘的桩材为基础,然而要注意的是,在采掘树桩的时候,一是不能违法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爱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不要乱采乱挖,三就是要有怜惜之情,不要为了片面追求枯艺,胡乱凿锯斧砍,最后出现张牙舞爪、白骨嶙峋、狰狞可怕的“四不像”,还有可能造成树桩夭折死亡,暴殄天物,有损阴德。

    以上就是笔者关于盆景造型的枯干式盆景的一点看法,局限于学识浅薄,技艺粗糙,难免有失误之处和以管窥豹,敬请诸位大家前辈批评指正,欢迎砸砖,谢谢!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8-11-25易花得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斧神工赏盆景之十四:枯干式盆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wp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