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不喜欢学生喊我“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这个称呼没什么不好,但是指向性不强——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被叫做“语文老师”,没有专属幸福感。因此从一年级入学伊始,我就让孩子们喊我“何老师”。
某天下午我正忙得团团转,嘉嘉跑到我面前问:“语文老师,下节课要干什么?”
我忙得有点口不择言:“我不叫语文老师!”
嘉嘉愣了一下,眨巴眨巴眼睛,立马改口:“那,何俊莹,我们下节课干什么?”
这次轮到我愣了,但我看着他真诚的眼神,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
隔天,老师们都去开会了,年级组只留了一位老师看班。后来这位老师问我:
“你班那个能干的小豆丁,去办公室看你不在,找到我开口直接来一句:‘何俊莹呢?何俊莹去哪里了?’你们班都是这么率真的吗?”
我笑喷:“哈哈哈哈哈,是。”
我是多么喜欢这个机灵又率真,努力又积极的孩子啊!
我曾以为这么优秀的嘉嘉是与生俱来的,但多次不经意地聊天让我再一次坚信: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离开父母的精心教育。
在班级传统游戏课程中玩滚铁环的第一天,所有同学都不会滚铁环,大家只是用小棍子挑着铁环来回跑,就这样嘻嘻哈哈轮流尝试了一节课。
到了第二次玩滚铁环的时间,嘉嘉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手舞足蹈地说:“何老师,我会玩滚铁环啦!”
彼时我正在为教滚铁环而发愁,听到他这句话,我瞬间破涕为笑,又难以置信地反问他:“你会玩啦?”
“对,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套铁环,虽然不是学校这种样式的,但是我昨天在家我爸爸教我之后,我练过了,所以我就学会啦!”嘉嘉雀跃地比划着。
我更加惊喜:“你爸爸还专门给你买套铁环让你练习啊!你爸爸也太尽心了吧!你也太幸福了吧!”
嘉嘉美滋滋地笑着,一蹦一跳地跑开了,留我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出神——是啊,去年嘉嘉在兰山小数公众号《能说会道——小老师开讲啦》栏目中上镜。听数学老师说,在练习讲题期间,一年级的嘉嘉在爸爸的陪伴下已数不清练了多少遍、拍了多少遍,才最终呈现出我们最后看到的优秀作品......
还有嘉嘉朋友圈里那不曾间断的练字事宜以及读书打卡,我想,在待人接物和性格养成上,嘉嘉家长一定也付出了很多心血。随着越来越多类似事情的出现,我越来越觉得“家庭教育”很重要。
尽管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从“曾子杀猪”到“孟母三迁”,以及各族“家训”“家风”培养出来的代代人才,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向来是孩子成长的一片天。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我的老师当年在家长会上曾说:“人才是一辈一辈积攒起来的。”那时候我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是现在,当年的学生也成了老师,看着现在的学生仿佛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明白了老师们当年的苦口婆心。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浇不浇,庄稼都会成熟;你教不教,孩子都会长大,但收成绝对不一样。莫言曾经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因此,不必说我们对孩子抱有怎样极高的期待,只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进行托举,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