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海不知海之阔,不下海不知海之深”,用这一句来形容我读完魏智渊老师《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的感受是最恰当的;“不见大海不知沧海一粟,不见高人不知自己才疏学浅”,用这一句来形容我内心的震撼也是最恰当的。
魏智渊老师的这本《教师阅读地图》,是我去年加入新网师时就买的书,一直放在书架上,直到今年选学了《专业阅读与写作》,把《教师阅读地图》指定为阅读书目,我才打开了这本书,也才明白这是一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帮助的图书。但是读一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需再读,甚至反复读,才能在感悟中提升自己。
本书有四大亮点,它告诉我们:1、教师要读什么书?介绍了“根本书籍”、学科知识重点图书、专业知识重点图书、人类基本知识重点图书,提供了近200本参考书。2、怎样读书?根据专业发展过程分时期阅读、阶梯性阅读、知性阅读。举例说明如何阅读一章节,如何阅读一本书。3、优秀图书和优秀电影的评介。4、阅读误区、阅读失衡举例。
通过本书阅读,我理解了:(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都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即本体性知识50%,专业知识30%,人类基本知识20%;(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阶段,由开始有所悟到知识的积累再到主动应用、提高能力;(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还需要经历由深悟浅的过程;(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或登山、或结网、或如大树般成长;(5)对于具体老师,面对特殊场景,一定要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这本书就是根本书籍。
(一)认识根本书籍
最幸运的是,这本书帮我走出了专业阅读的误区,让我认识到了阅读根本书籍的重要:在书籍的选择上,我买过很多书,大部分都是自己喜欢的书,也有几本是魏老师在书中列举的根本书籍,但被自己读的很浪漫,所以感觉还是一知半解,于是决定再读,感觉特别吃力,甚至在内心对这类书会有一种抗拒。我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度思考,把书中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工具,理解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寻找教育规律。
在我读的根本书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号称教育界长盛不衰的经典、堪称中小学教师必读的“教育圣经”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一悟再悟。这本书集中了苏霍姆林斯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100个重要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在100条建议的背后,有着对教育教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而贯穿全书的核心“自尊”和“思维挑战”就浮出了水面。
(二)感悟知性阅读
原来的阅读,是停留在感性阅读上的,读自己喜欢的书,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从开启专业阅读后,也便开始了知性阅读。
知性阅读,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方法。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选择、聆听、梳理、批判,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
于是,开始更详细的摘抄和对知识的反复应用,用心揣摩整本书的结构和主要概念,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做批注中与作者对话,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
三、准确理解专业发展三过程
在魏老师的书里,他把教师专业发展也分成了三个阶段,即浪漫时期、精确时期、综合时期。对号入座,我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才勉强进入精确时期。但是从阅读这方面来说,我还是停留在浪漫时期。这也正好应验了“浪漫一精确一综合”作为一种发展的有机过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的或者更迭出现的过程,而是比较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
阅读了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后,让我给自己绘制一张自己的专属阅读地图吧!让我们寻着他的足迹,向上攀爬,寻找新的机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