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新闻记者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此刻你脑海中已经关键词搜索了四个人,他们分别是柴静,白岩松,闾丘露薇和卓伟。
因为这四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战地记者和娱乐记者。
作为一名曾深陷新闻行业近六年的我来说,我对记者的最初认识来自于琼瑶的一部偶像剧:《情深深雨濛濛》。
剧里的何书桓和杜飞,一个文字记者,一个摄影记者,互为搭档,从一出场就因为“偷拍”而被秦五爷的保镖追着满上海打。
电视剧里对记者的基本刻画很贴合实际,但记者远不像剧中那么生动和欢乐,高压和辛劳才是记者的常态。
新闻学的课程设置
根据我对部分高校新闻学专业的了解,多数新闻系会并入文学院,新闻学子会和中文系学生一样,先学习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现当代文学史、文艺理论等)。
新闻专业的课程会在大二后正式开启,包括新闻伦理学、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学、广告学、新闻摄影等课程;
课程的学习偏理论,实用性不大,加之新闻学这个专业本身对口纸媒,故而视频剪辑的课程也没有,需要自学。
有关排版的相关内容在学校里也不会学到,要在报社里进行历练。
通常学校会在大三上学期安排半年时间的的报社(电视台)实习考核,这半年才是能学到真本事的地方。
报社需要什么人才
到了报社实习后会发现,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际报社的需要相差很大。
社会上的民生新闻、财经新闻、娱乐新闻等,都不能用写学校活动资讯那样简单粗暴的“三段式”文章搞定。
报社希望得到的是一个既会写新闻稿,会抓新闻热点的专业型人士,同时又是个采访顺畅,见人见鬼都能聊几句,各个领域都知晓的社交型杂家。
其中,新闻敏感度是最重要的。每天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很多,怎样分辨哪些事情可能成为爆点,哪些小事关联触发着一件大事,这很重要。
就像何书桓初见到依萍时说的那句话:“我猜她背后有故事,说不定是个独家。”
新闻记者需要的,正是这种探索独家故事的敏锐。(当然何书桓可能是因为爱情~)
记者行业很危险吗
很多人觉得记者的工作有危险性,说不定天天被打。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的报道还是集中在生活中的菜价上涨,酷热天气即将来临等小事情,或者就像剧中何书桓和杜飞一起帮助老奶奶抓猫那样温馨的生活事件;
类似于暗访地下作坊、解密瘟疫感染者生活等采访,很多记者或许一生也不会碰到;
除非你选择了在暗访组,且这些选题都过了审核,报社愿意用各种方式保护你,支持你去做。
例如柴静当时采访“非典”,央视是提供了疫苗给她的;
再如何书桓去绥远当战地记者,报社也是派出两个保镖随时掩护他的。不过战地记者的确非常危险,当然,也不是谁都能申请去的。
你能从新闻专业里收获什么
总结来说有四点吧。
第一是可以获得最广泛的知识,包括财经、民生、娱乐、时政等各方面;
第二是可以体会最特别的人生经历,采访不同的人物,感受不同行业和人生,进而感受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
第三是可以不断磨砺自己的笔,让文章变得平和不加修饰,客观中立,甚至更深刻;
第四就是一些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摄影技术和剪辑视频技术的提升等。
这些更多是在行业实习中获得的,当然,读媒体中人的人物传记也是个不错的获取来源。
新闻学就业现状,薪酬待遇
目前来说,全世界纸媒(报纸、杂志等)进入颓废期,近几年国内很多纸媒在裁员甚至倒闭。
新闻学子在正式进入媒体行业之前,要做长达半年以上的无薪实习。
入行后一年后的工资达到中低等工资水平,即使发稿数量多,质量高,整体工资还是较低。
香港的新闻行业平均月薪9000到一万二,不如洗碗工。
然而另一面,进入报社、通讯社很困难,通常要通过大量的面试笔试,因为目前整体行业现状凋零,每年仅有少量名额放出,要非常优秀才可以进入。
但新闻学能做的岗位不仅限于报社杂志社,近期新媒体比较火热,政府部门的宣传岗位,国企外资的品牌宣传岗位也不错,这些地方也值得考虑。
哪种人更适合读新闻
何书桓和杜飞都是比较适合读新闻的人。他们对各种未知人和事情充满好奇,喜欢刨根究底,喜欢热闹,个性活泼。
但是就我目前认识的很多记者来看,个性不是做这一行的重点,坚持精神才是关键。
要不怕被拒绝,要始终保持学习新鲜事物的心态,留意生活中的每个反常态的细节。
当然了,做这个行业你还必须非常有新闻理想,
因为只有理想才可以忍受几乎没有什么涨幅的低工资,才能在熬夜加班写通稿的时候依然快乐。
不过也不要灰心,说不定经过常年的写作磨砺,你会变成下一个咪蒙!
咪蒙:目前国内最火的微信公众号写手之一,前南方都市报系记者。代表作《 太阳的后裔:我喜欢这种势均力敌的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