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才知道自己真是一只青蛙。要么是老在井底观天的那只青蛙,要么就是在温水里边被煮着的那只青蛙。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话很早就会说,却没有真正切实的体验,彻头彻尾、透入骨髓的那种体验。
也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了这场心动的约会,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近一周来我就陷入焦虑之中,忙而无序的焦虑,空有煎熬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瞎焦虑,连常规的家务活、带孩子、日更都暂时撂到一边,甚至连导师的直播都被听得心猿意马、搁置到脑后……
我还跟周围人戏谑着说我得“闭关修炼”了。
实际呢?效果如何?只有鬼才知道,恐怕还是自己才知道。
我是一直在焦虑,然而并未彻底俯下身去仔细钻研每个辩题背后所涉及的庞大的知识体系。
我是一直在焦虑,然而在稿子初步成形后,并未逼着自己去踏踏实实的熟读熟读再熟读,直到大概内容烂熟于胸。
高手对决,看的就是是否有充分的准备,足够的实力和临场绝佳的发挥能力。这背后,归根结底还是丰厚的积淀,充分的准备和足够的准备。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建立在足够重视的基础上么?
我一不是高手,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力不够,积淀太少,头重脚轻还根底浅,要命的是还像往常一样的一副吊儿郎当的嬉皮士样子。浑然没有意识到这平台绝非日常所见到的,这是展示一个人是否有雄厚的背景、托举的团队、足够的重视、丰厚的积淀以及提前早早的准备……
反观自己,除了汗颜,还有难堪。
不怪上台之前脑子就处于饱和状态,怎么也塞不进去本该溜熟的内容,不怪上台之后大脑几乎清空,平日里还勉强凑合的临场应变能力那一刻也几乎“死机”。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试问我的“预”在哪里?
秦姐温声细语的劝我说没关系,毕竟有不少对手可是至少提前半年就在准备。
再看看像孟老师一样的几位气场超强、实力超厚的强大对手,不只是荣誉等身,还有N加一次的登台历练经验,本身“台风”就远超常人,临场应变能力更是像我这般菜鸟难以望其项背的……
回想自己的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起点本来就低,还不知再接再厉,几位优秀伙伴的善意提醒我都没有入脑入心……
这次历练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虽说也拿回来了滚烫的荣誉,但唯有自己才知道,与真正的优秀者还有着珠穆朗玛峰与马里亚纳海沟之间的距离。
没有得到含金量最高的奖证,没有想象中的难过和气馁。反而在解脱之余又多了几分笃定:
这是一个里程碑,是走向不可控之未来的中转站,而已。
凡所过往,皆成序章;
未来种种,还在路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8f17d7ca4bccb75f.jpg)
明白自己的起点在哪里,知晓自己和优秀之间的距离有多远,那就赶紧放空自己,努力追求,与优秀携手,向卓越登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