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题与改善: 第一篇 我经历过的改善活动形式

问题与改善: 第一篇 我经历过的改善活动形式

作者: Dodo原创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09:08 被阅读0次

    精益管理是实践性的管理思维,从管理和思维的角度去理解精益,要点在于把握如何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塑造人的改善理念,让所有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添砖添瓦,同时成长自己,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咨询顾问从自己所服务的客户,所开展的项目中取得成就,获得认可,提升口碑!如果跳出咨询行业来寻根下,你为什么要做咨询顾问?

    有多少人想过顾问生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为客户带来价值,和个人职业、成就感、口碑哪个是主要目的?为客户带来价值和为最广大的客户带来价值,哪个又可以最大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个别顾问人力、时间有限,顶多在自己的咨询生涯中服务几十,多点上百家辅导客户,当中持续开展和取得管理持续成功的客户能有几家?个案的成功,只是一时,也许您能帮助客户取得一个流的突破,快速降低库存,大幅降低换产时间…, 这些能代表企业管理转型和持续的成功吗?

    如果上天给予机会,在一个广大受众的平台上,去影响和改变人的理念。作为顾问,在这个平台上所影响和带来的人们思想、理念的转变,进而促进企业改善、精益管理转型成功的辐射范围和客户群体就要来的更广更大!

    很现实的是,没有上天,我也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因此,我竭尽全力去创造这样的机会!也正因此,才有了以开放式环境下的改善互动交流,鼓励和促进一般员工参与改善,提高他们改善能力的MyIdea平台初型。在这样的初型平台上,我继续努力从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出发,对员工改善,以及如何促进员工改善,建立企业改善文化随笔写写自己的想法,希望对使用平台的用户有些借鉴和参考!


    个人经历

    2001年,我刚刚从国有企业跳出来,进入到一家上海的台资制造企业,对生产和管理还一切懵懵不知的时候。作为实习员工,被拉入到一个叫品管圈的活动做记录,叫人开会,整理资料,有的人叫QCC。还清楚记得,当时很奇怪,不是品管圈吗?怎么一天到晚跟一些生产的,设备的…,讨论一些产品生产的问题。一直主观的以为品管圈,应该是质量部门做些产品检验,控制质量的事情。当时自己对生产,流程也不熟悉,因此记录出来的东西没被少训斥过。

    后来慢慢知道QCC原来是公司要求员工自主的小团队改善活动,我这种新人是拉过去凑人头的。

    再后来,进入台资咨询公司,慢慢接触和熟悉课题改善小组,协助台湾顾问开展长期辅导;再后来,法资咨询公司工作期间,参与并主导不同的Kaizen Workshop(Kaizen周),3-6个月的Kaizen Project,员工提案改善制度;再再后来德资咨询公司里面,经常主导、参与各种Training Workshop,Kaizen Workshop,以及7周形式的Kaizen Week。到自己成立公司,尝试开展各种训练,辅导项目。整个走下来,有成功,也有不少失败!

    整体下来,Kaizen是经常听到,提到的话题,而自己也从最初迷恋Kaizen突破周,项目突破式改善,慢慢转向和重视:如何激发和促进员工改善参与,提高他们的改善能力。对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的联系越来越感兴趣,并认为这是企业持续改善和发展的关键。

    下面这张图,我对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各种Kaizen活动形式做一总结,当中有的多次开展,有的还少有经验。

    图中的日常微小(来自于常识性)的自发改善;以及现场层面的小改善Process Project(员工利用简单精益手法的自发改善);Mini-Project(员工自主小团队改善)将会是本系列文章的重点。

    各种改善及活动形式

    每个顾问对各种改善活动,兴许有不同的定义和区别。这里我对我自己认知和接触的各种活动也做下简单说明,并明确我这个文章系列今后要重点展开说明的部分。

    我在划分各种改善活动的时候,是从企业如何持续开展改善的三层持续改善结构来说明的。

    CIP-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 持续改善的流程                                           

    通常我会从系统层面的CIP,切入和开始VSM-VSD研讨改善周。与客户的管理团队一起,经历3-4天时间,就未来一年目标进行沟通和达成共识,确定年度主要改善行动事项。并展示如何利用VSD规划未来3-5年蓝图。这之后,我也曾经历过几次,在VSM基础上引导客户如何进行公司目标和行动事项的关联部署研讨活动Policy Deployment,一般2-3天,与管理团队一起就公司年度目标和各个价值流、部门分解,落实每项改善行动的责任。

    这个开始的套路是从外企服务中获得的经验,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但在接触国内企业(民营企业为主)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跳过这个开始的套路,直接进入不同主题的Kaizen周活动

    Kaizen周活动的主题来自于前期与客户开展VSM-VSD研讨Kaizen周,以及Policy Deployment研讨活动中确定的有关在哪里建立流动,哪里开展拉动,哪里需要个点突破(质量突破,设备突破,切换突破等等);对于没有开展VSM-VSD和Policy Deployment的客户,则从我自己角度,在诊断期间,从客户需求出发,利用VSM的分析识别适合客户的改善主题活动。

    Kaizen周活动一般持续4-5天,以客户的改善团队为主体,30%理论,70%演练和现场试验,在客户现场寻求主题突破的对策和行动事项,并尽可能推动部分事项,确定后续事项的推进和开展细节。

    与这种主题突破Kaizen周相伴随的另一种Kaizen周活动形式,我称之为Training Workshop训练周,我的很多客户也把这个叫做Kaizen周。一般3-5天,形式和目的稍微不同,70%理论,30%现场演练,一样以客户改善团队为主体。主要是通过演练,研讨互动形式来培训客户员工的精益知识和工具,附带实际改善行动建议。后续客户开展需要支持,则另外沟通。这种形式的活动是近几年我做的最多服务内容。

    当中偶尔几次,针对客户的重大难点突破课题,也开展过7周跨度的Kaizen周,也有人说,这是Kaizen周活动的正确本来方式。7周的Kaizen周,前三周都是在准备准备准备…,知识培训,改善问题分析和识别,现场改造需要材料,工具,设施的准备,人员准备;第四周就是现场的实际改变部署和推进,带着客户团队一起将现场变个大样;后面三周收尾收尾收尾…,未尽事项,人员技能,完成事项效果,标准化,绩效连续追踪,表述扩展。这个形式,参与不超过3次,2-3个顾问连续投入,费用太贵太贵。

    以上内容可忽略,以下才是今后篇章的重点之重点!

    我过去也经历过与客户长期辅导(1-3年整体辅导支持)的咨询方式,当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如何激发和促进员工参与改善的课题。

    最开始的接触的就是员工改善提案管理制度,期望员工参与和贡献企业的改善进程。对应我在前面总结图中提及的日常微小(来自于常识性)的自发改善;以及现场层面的小改善Process Project(员工利用简单精益手法的自发改善)。

    下图是我最早使用的员工提案管理的目视工具形式。

    当时,最大的困惑在于,提案数量、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自由落体;而且提案慢慢变成挑刺,找茬。(如何解决这个困局?坚持看完我这个系列的看官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对于最早,我刚接触现场,听到的QCC,品管圈活动,则对应我在前面图中提及的Mini-Project(员工自主小团队改善)。则是培养员工在掌握更多基本工具,特别是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方法之上,公司营造和促进少数员工结成改善互助组,员工自发的对于现场有关QCD方面,不简单也不复杂问题的持续性解决和改善小团队活动。

    这些各种形式的活动,好像都冠有“某某Kaizen活动”的称谓。

    反思与总结

    在自己10多年的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有发生一些转变。特别是针对国内民营企业,精益或者管理的转型从哪里开始切入?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过往从价值流,各种形式的Kaizen研讨、突破周的方式帮助企业开展精益导入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另一个方面,员工改善的参与和改善能力的培养,如果不能跟上,则对前面的形式会大打折扣。同时国内民营企业员工,以及中基层管理人员能力上的不足是当前急迫需要帮助解决的短板。

    在我自己理解的精益系统太极图中,我认为当下很多企业在员工成长部分欠缺动作

    企业的发展我放在太极图中的阴面核心,对应白色。典型的企业导入精益也好,导入其他管理模式也好。在追求企业成长的时候,都直接花费时间精力开展的是阳面的白色部分,也就是所有人看得到,能直接关注的部分。逻辑属于单向!企业发展,需要员工遵循、维护、改进标准;需要教育和改变员工改善理念;需要员工有能力运用各种精益工具开展改善;需要员工主动参与改善。

    但是员工需要什么?企业为员工要做什么?鲜有企业在开展精益的过程中思考和想办法切实推动。也就是阳面的核心,对应黑色-员工成长部分。

    阳面和阴面,白色和黑色,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替统一关系。而我过去经历和学习到的经验,大都在阳面白色的工具和流程层面,以及少部分的阴面黑色精益战略部署和精益领导力部分。

    现在我希望借助文字和MYIDEA平台,将太极图中阳面核心,即黑色部分的员工成长,如何激发和促进员工改善参与,提高他们的改善能力,如何建立阴面黑色部分的学习型改善组织做些自己的理解说明,期望对在精益中实践,探索的同行,以及企业实践人士给些参考。

    本系列后续所有内容将专注在解读:培养和提高员工开展日常微小(来自于常识性)自发改善;以及现场层面的小改善Process Project(员工利用简单精益手法的自发改善);Mini-Project(员工自主小团队改善)QCC活动。以及如何塑造这样的组织和文化。管理者如何参与和搭建这样的员工改善组织方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与改善: 第一篇 我经历过的改善活动形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ji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