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想法
清风细雨也须追—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清风细雨也须追—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作者: 倚栏伴雨 | 来源:发表于2021-10-22 07:00 被阅读0次

终于,读完了余华老师的《在细雨中呼喊》,大概用了两个星期,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有时在早上,有时在睡前……

读完后感觉自己和文中的“我”走过了一段长长的时光。不由得感叹作者对故事的驾驭能力,他能让你不由自主的跟着他的节奏从南门跳到孙荡,又随着他的文笔从孙荡回到南门。带着你在现实与过去之间自由穿梭,游刃有余。一段一段的回忆,一次一次的丰满。对故事一点一点剖析,一点一点的连串,建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看完以后的那种怅然若失又理所当然的感觉跃然于心。故事中的人物看似在眼前,却又感觉到无比的遥远;看时的如临其境,回想时却有种恍如曾经看过的模糊;时间在每一个片段起伏跳跃,故事在一个个片段中营造冲突,让你不由自主和作者一起游走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之中。

喜欢故事的结尾,那一句响亮的在大火中,在细雨中喊出的“我要找孙广”,忽然解释清楚了,为什么孙有才认为我和祖父在一起就是灾难的化身?映衬了巨著的题目《在细雨中呼喊》。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像细雨一般,没有大风大浪,却又并非细润无声的从身边走过。在书中四射光芒的照射着活跃于纸面的几十个人物,这里既有优美也有哀伤,既有与寡妇偷情的快感和痛苦,也有青春少年笨拙的颠簸冲撞,有父子之间爱恨交织的尴尬情感。人物形象的精心描述,风韵了故事的血脉。被贫穷朴实愚笨的过着一辈子的母亲,集精明与识时务于一体的的祖父,荒诞、让人恶心让人诅咒的父亲,以及自己结识到的无数个大人,小孩……

整个故事中的爱与恨,尊重与鄙视,恐惧与敬畏,愤怒与热情的冲突,仿佛细雨中的呼喊一样,触目可见触手可及。

这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发表的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作者因本书荣获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等奖。

作者重新拾掇了那些碎碎叨叨的回忆……运用其清新的文笔,使其笔下的人物跃然纸上,营造出一种既荒诞可笑又令人心碎的特殊意境,这种意境与人物一道随着作者的描写悄然渗入心底。

在好久以前读过余华的《活着》被震撼着之后,一直就没有在读过他的作品,但这次,读他的作品是又一次的被震撼到。

这是一部关于回忆的书,值得一看的书!

封面

相关文章

  • 清风细雨也须追—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终于,读完了余华老师的《在细雨中呼喊》,大概用了两个星期,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有时在早上,有时在睡前…… 读完后感觉...

  •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在细雨中呼喊》的作者是余华,他因此书获得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第一章讲述的是主人公孙光林回忆自己的父亲...

  •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余华

  •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利用五天空闲时间,阅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这本小说。 对书中人物孙光林多舛的命运,深表同情;对他顽强的生命力,不屈...

  • 生也彷徨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流水般逝去的岁月是人生的一道风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你探头而视,将眸子沉入那涓涓细流中,就会在这道溪流中发现...

  • 0902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假如时间并没有走,我们并没有长大,一切还如少年时一样。像孩子一样遇见,像老人一样离别。 回忆中寻找那段潜藏在心底的...

  • 读《在细雨中呼喊》

    在我个人简单的阅读经历里,初次阅读余华为我打开了一扇有着无与伦比体验的大门。 在这之前,我的阅读是肤浅的、单一的,...

  • 读《在细雨中呼喊》

    在我第一次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单是从题目我就难以准确的判断出这部作品具体要讲述的内容。让我免不了要追问:为什么要...

  • 读《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的一直都趋于人生极端,这本也不例外。 这本书是孙光林的回忆录,以第一人称叙事,本来与兄弟和睦的他在六岁那年被父...

  • 读《在细雨中呼喊》

    有人说这是余华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有人花了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酣畅淋漓的读完了整本书。我在不久前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风细雨也须追—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lc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