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火

作者: 权蓉 | 来源:发表于2023-08-15 15:48 被阅读0次

          饲火

          权蓉

          1

      爷爷是石匠,在我小时候的雨天或者午后,他都抽闲在火里炼他的錾子。用炭火将其烧红,抵在铁板上拿锤子在錾子四面上翻来覆去的砸,砸到铁屑子飞走,錾子的尖端铁青,再拿去水里淬火。待他细细地打量完各个棱角细节,觉得满意后,就晾到一边,等其冷却,不然,还得返工重新来一遍。

      我对这件事厌烦之极,因为爷爷不用鼓风机,非得让我给他拉着鸡毛小风箱,去保证那炉炭火一直要旺旺的。

      2

      对鼓风机,爷爷有种歧视,说出来的火大就大得烧人眉毛,一关就气势软,不能一直保持绵延的火势。

      我说那你就大大小小的调呗,还笑他,肯定是舍不得用电,他瞪我,却也不反驳。

      这种锻炼比磨刀费事,刀是砍瓜切菜的,用石头砥砺着打磨刀锋就够了,而錾子是要去啃硬青石的,不将其敲击到位,一去硬碰硬,就败下阵来。

      3

      爷爷说,一个石匠,打不好他的錾子,就打不好石头。等我上学,学到和他这话差不多意思的一句,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最怕午后让我去当这个烧火丫头,因为电视里要么楚留香正飞檐走壁追查神秘人,要么白娘子喝了雄黄酒马上快要现原形去吓死许仙,要么华仔正骑着摩托车载着女主不知道要去哪里。可爷爷不管,非得让我去拉风箱。

      他说,以后啥时候看不得。说也奇怪,当时没看到的,后来那段真的就再没看到过。

      4

      于是我被动地掌握到了烧火技能,这一技能让我学物理时特别兴奋,觉得手握天下。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噌噌就手到擒来,后来才发现,太简单了,大家都会这一节,电学力学上才是见真章的。

      反倒是我同桌脑子转得快,语文写作文,用这个类比,说每个人要充分燃烧,也一样的要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那就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她作文没读完,调皮的男生阴阳怪气地接:那就是火化。气得她眼泪汪汪的,语文老师倒是不吝啬,给了满分。

      5

      这个无甚大用的技能后来让我也有类似的遭遇。

      第一次看到江湖流传的那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时,第一反应是,烧得旺烧得好的火,是看不到一大团烟的;要看到一大团烟,要么是刚点着,要么熄灭后了。

      就因为这一结论,冒犯了我朋友的偶像梵高,所以她去反驳所有她认识的觉得我是“文艺女青年”的人,到处说,这娃儿忒俗。

      6

      第一次读苏轼的《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注释里写: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一个改火人的一年四季,比听普罗米修斯这个盗火者的故事更让人心动。

      随着年岁增加,神话盗火和生活中的取火,让我更着意于后者。

      7

      就像夏天去草原,篝火晚会结束,旺火却还是继续点着,我走出很远,回望时,火堆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变成一个光点。但我知道,只要折回,我离火很近,离星星很远。

      梦想很远,有心照,自不宣。现实很近,须躬身,当入局。

      如此,“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苏轼,才是那么多人挚爱的人间的火。

      8

      爱看名人访谈,主持人总爱问,为什么开始弹琴、画画、演戏、拍电影、打球……好多被问者的答案都是喜欢。这个问题就过去了。也有细细的讲了最开始是因为什么:为了给喜欢的女生表白所以开始写歌、喜欢某个漫画家为了致敬就开始画漫画、音乐课上老师表扬自己的声音好听、看不到自己喜欢的类型的网文就自己去连载……

      这些回答,都让人欢喜,因为他们说的,是火种。

      9

      真正饲火的人,大约是不会嘲笑熄灭后在冒烟的那些生命,因为要养一团恰到好处的火,要保持火的绵延,太难了。

      这常让我想起小时候那炉一直要旺的炭火,太多人,只能一鼓作气,再而衰。还有的,一火如豆,倏忽就灭了。而且那时只学了“众人拾柴火焰高”,长大后才发现,若要直面人生,就得自个儿拾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饲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mh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