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公子祖上有些家业,日子过得很滋润。所以花公子不思上进,喜欢结交朋友,一起喝酒玩乐,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妻子徐氏长得十分漂亮。
一天,花公子在街上闲逛时,结识了光棍李大,李大三十多岁,经常赌钱。自从和花公子相识后,就经常用各种办法哄骗花公子的钱财。
过了一段时间,花林的财物就被李大骗去了十之八九。李大又认识了一个书生,叫龙裕。龙裕不到二十岁,虽然已经定亲,但还未成婚。
龙裕和李大、花公子一见如故,三人成了酒肉朋友。
一天,三人在花公子家喝酒,李大说:“我们三个人虽然是异姓,但我们心性相同,今后一定要患难相扶,不如今天我们就结拜为兄弟,以后齐心协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年龄最大,就做大哥,花弟居二,龙弟居三。你二位意下如何?”
二人异口同声答应,三人从此穿房入户。李大叫徐氏二娘,龙三叫徐氏二嫂,三人就像亲兄弟一般。
李大见花二娘长得美貌,十分爱慕,但花二娘并不理他。龙三年轻俊雅,举止风流,又有一种书生的气质,花二娘常笑脸相迎。
一天,三人在厢房喝酒,酒冷了,龙三拿酒去厨房暖酒,见花二娘坐在灶下,脸蛋就像雪映的红梅。
龙三不由脸带微红,大着胆子,与花二娘同坐在了凳子上,龙三用手去摸花二娘的脸,说道:二嫂真漂亮!”
花二娘含羞带笑,回身抱住了他。从此,两人趁花二不在家的时候,就偷偷相会,好不快活。
一天,花二又不在家,门没有关,李大撞了进来,想进花二娘的内室,花二娘严辞拒绝,李大心生不悦。
恰好有一天,李大远远望见龙三走进花家,他连忙躲在对门周裁缝的裁缝店内偷看。
一个时辰过去了,龙三还没出来,李大就去敲门,进去后到处寻找,都没有龙三的踪迹。
其实,龙三听见李大进来,匆忙躲进了后房。花二娘见李大如此无礼,就破口大骂,李大更是生气。
第二天早上,龙三从后房起来,先把大门打开,假装刚从外面进来,邀请花二到自己家去玩。
花二到了龙三家,刚好媒人来为女家来催婚,花二便陪媒人喝酒。离开任家时,花二和媒人同行回家。花二问:“媒翁,女家为什么这么急成亲?”
媒人道:“女方家姓张,家产丰厚,但女儿已经二十岁了,闺中不谨,已经怀了身孕。她的父亲去京城了,是她的母亲张氏悄悄催婚,怕丑事暴露,所以给了我十两银子,花兄弟如果能帮我劝龙三早娶,银子咱俩均分。”花二同意了。
花二娘在门后都听到了,心想:那个女子,如果出了差池,恐怕性命不保,她有心救那女子。
花二娘就对花二说:“人生在世,当为人排难分忧。现在龙三妻子有难,就如同龙三有难一样,你拔刀相助,才是丈夫所为。如果愿意听我的,我倒有一计。”
次日早上,花二娘到药铺买了去胎药,乘了一顶小轿,去了张府。
张氏将她引到屋里,花二娘避开众人,对张奶奶耳语一翻,张奶奶拿了去胎药给女儿服下,胎落。
张氏对花二娘千恩万谢,开箱取了一封银子,一对金钗,一双尺头,一枝金簪送给了花二娘。
李大对花二娘一直怀恨在心,他许诺给周裁缝五两银子,让周裁缝监视花家,想害龙三和花二娘。
李大告诉花二,龙三和花二娘有奸情,让花二假装外出,躲在他家,引龙三前来与花二娘相会。
周裁缝被张家催着去做衣裳,与张氏聊天:“今日我对门邻居花家有天大一桩事。”
张氏听他说出花家两字,忙问:“莫非是那花二家?”
周裁缝说:“正是。”他本来就是个口快的人,一会就将李大定计加害花二娘的事全说了。
张氏急命人告诉了龙三和花二娘。
李大留花二在家喝酒,只等龙三上钩,他偷偷前往花家看动静。
花二娘把大门半掩,自己坐在门后,暗等李大来。李大推门进来,花二娘叫道:“三郞,这边来。”就把李大抱住。
花二等得不耐烦了,提刀在手,一口气跑回家,刚到家门口,就听到花二娘在屋里大叫:“来人呀,有人见我丈夫不在家,要非礼我,快来捉他。”
花二急奔,上前抓住那男人,一刀砍下,头已落地,才发现是李大。
花二娘说:“李大慕我姿容,相求几次,我都没有答应,今日他调你离开,就是想强迫我。”
花二本就是个耳根子软的,听了花二娘的话,拿了一条口袋,将李大装进去,驼去丢在了李大家里。
周裁缝在张家做完衣裳,回来已经到了晚上,经过李大家门口时,心想:李大还没给我那五两银子呢!便往门内走,一下子绊倒在尸身上,用手一摸,湿乎乎的,想着李大是喝醉了,料想今天也要不回银子了,就转身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知县顺着血迹找到周裁缝家,抓住了满手是血的周裁缝,判了死罪。
花二娘从此收了心。花二立志不去游手好闲,将张家送的物件卖了,作为本钱,做起了生意。任三也收了心,认真向学,与妻子安心度日。
这虽然是古人的故事,但也令人思考:花二娘有了救人之心,才救赎了自己,人若在苦海中,回头便是彼岸。所谓,心好只好,心恶只恶。仔细想来,一点都没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