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娜太极的几个视频,关于内劲,关于上下矛盾桩等。其中关于松沉,讲到如懒扎衣、搂膝拗步、野马分鬃,每迈步之前,要求先另一只脚松沉。比如野马分鬃(左式为例),不要左脚自己“贸然”伸出,重重落下,而是先松右胯,沉右腿,(此时重心在右脚,)这样左脚会自然“慢慢”自行送出,(猫步?),(被动走步,而不是左脚主动伸出。)……
如此一来,这两天在习拳做到野马分鬃这一式的时候,(接上述)我就在想了,左脚自然“慢慢”自行“被动”送出后,身体重心是否最后要落到左腿——完全落到左腿。这样想的时候,感觉平时练的是否重心太过于中间,不够继续前移。当我真正重心十分前移至左脚时,(意图发力于左手,)我又感到很不自然。所以感到犹犹豫豫。两天的这样犹豫状态后,想到还是再认真看看该式的标准视频或分解图片。结果发现定式还是在原来(平时行拳)的状态,比较自然的状态——应该是前七后三差不多的分配。后来回想起来,其实当初老师一开始的时候好像就曾说过,这是弓步步型,重心三七分。哈哈,螺旋于原地转了一圈。
本来,野马分鬃每天都有打,也没刻意体会它的重心什么的,经此,复杂化了一遍,兜兜转转回到了原点,—还在自然的位置。想想不自觉有些笑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