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竞争是最好的合作。
01见
人性的展开
卵子与精子,也像是一个关于女人和男人的隐喻。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有过类似的表述,比如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女人的品质是“在”,她只要存在着就非常重要;而男人的品质是“干”,他必须做点什么,必须追求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才能找到存在感。
这也会引出母性与父性的不同。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母性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母亲对孩子的一切都会给予肯定的回应,所以母子趋向融合;父性则是提供秩序、界限与力量,要把家庭撑开,父亲就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性,他要赢。竞争就好像是雄性的天性一般。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只是善良,却没有力量,那就很难被孩子认可。
02感
我感觉竞争无处不在,自己的内心好几种想法,姊妹之间,夫妻直间,父子之间,母子直接,等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竞争。
昨天讲了身心合一的力量,今天所说的竞争性,两者是矛盾的。
有那么一些人,虽然不能完全放下自我意识,不能做到“身心合一”,但他们却能表现出惊人的竞争性,达成一些非凡的成就。这是为什么?
03思
所谓的身心合一:就是以身体的感觉来主导思维的过程,不自我评判。先觉知身体,然后做出的的反应。
举个例子:当你要上台演讲的时候,身体可能是紧张的僵硬的。先用意念(就像孙悟空把肉体定住,另一个我跳出来看看自己)从眉头到脚趾头扫描一遍,然后嘴角轻轻上扬,大概5分钟。感知到眉头是紧缩的,就舒展开;感知到脸部是抽搐的,就试着嘴角上扬;感知到两臂是紧抱的,就自然下垂;感知到双腿是僵硬的或是抖动的,就把双脚自然分开,就像太极拳站位,全身松而不塌,保持到上台。再找到曾经做成一件事情的心境体验,那种自信的感觉。再把演讲框架在心里梳理一遍,内容心中有数,手中最好拿一只笔(或者其他)。当肌肉和骨骼都放松的时候,大脑也就放松了,大脑和意识不去思考输赢和面子,就达到身心合一状态,超水平发挥就发生了。
心理学上的“竞争性”,就是满足自己必须“赢”的自恋感觉,把自恋的感觉发挥到极致的状态:我比你强。如果没有“赢”,产生挫败感,就会迁怒怪罪他人或事物,达到“舍我其谁”的霸气外露状态。
同样是演讲,我就是得必须赢的感觉,支撑着自己每一步练习,如果必须有一个“第一”,那个“第一”为什么不可以是我。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完的霸气。
在这种竞争心境的内部驱动下,刻意练习,卖油翁的“无他,唯手熟尔”的身心合一状态会自然而然发生。
其实,我们会发现,在激烈的竞争中,我想比你强,你想比我强,我们都想强过对方,所以大家的能力不断地上升。
同时,在充分展开的竞争过程中,我们的人性会完全展开,当人性被全面地展现,我们就可以去完善它。
我们常常以为,该用鞭子抽打自己(自我1评判),以此鞭策自己努力。这有时候会奏效,但也会带来一个反作用力,你鞭策自己时,会恨上这份鞭策。鞭策其实就是自我批判,而自我批判的力量和自我批判导致的恨,加在一起,会切断我们做事时的能量,这种对批判的恨>力量的时候,失败很难避免。
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力量,它常常起到的作用就是切断链接。我们需要觉知到恨。
不过,同时也要说明,不要将恨视为不对的,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切断一些自己不想要的链接,来守护住自己的界限。
04行
夫妻关系的竞争,就是男人和女人的竞争,就是山和水的竞争。男人有力量担当,女人有以柔克刚的能量。
当大人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大人该怎么做呢?这时候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大人要告诉孩子:“你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大人或权威对你的评判和建议。”就像李笑来说的,当大人为了教育孩子起冲突的时候,答案在别处,这个答案在于孩子的观察和感受。
最近谈了这些矛盾的概念:外在命运与内在想象; 自我实现的预言与权威的期待; 自恋与依恋; 头脑与身体; 放下自恋与自恋性竞争; ……
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呢?特别是本周的这份最明显的矛盾:为什么一会儿讲放下自我,一会儿又鼓励自恋导致的竞争呢?
我想先听听你的思考。
这是我参加写作系统训练营的第60篇文章。
【60/1000】竞争性,男性立足的武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