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特点:冲动、易变、急躁,几乎守着无意识动机支配;
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的夸张与单纯、偏执、专横和保守;道德or不道德极端;
群体的理性: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拌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
群体想象力:只会形象思维的群体,也只能被形象打动。影响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他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决定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因素间接因素——
教育: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
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他们是种族的综合作用的产物,并且对我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脱离了传统,不管是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所以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理想的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只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加以改进。
领袖在乌合之众中扮演重要作用,他们主要靠断言、重复和传染来动员和影响乌合之众。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人群众头脑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例如宗教书籍、法典。
很多影响要归因于模仿,其实这不过是传染造成的结果。人就像动物一样有着模仿的天性,因为模仿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当个明事理的“吃瓜群众”你也是很OK的。
对于刚开始接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跟同事讨论关于”买基"这件事情的讨论,感觉读完还是很有启发的。但是真的想跟丁元英嘴里说的“在狼的口中抢肉吃”还是无法相提并论。感受那几个忽高忽低的折线给精神带来的的小刺激,同时可以再想象一下如果是数十倍的投入,那种夸大后的想象,到时候啥感受都给你带来了,花几个小钱,吃了一顿“豪华大餐”,岂不美哉!老早就听过一句话——不到你抽身的那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赢家还是输家。
其实,像书中提到的那样,时间是世界万物真正的创造者,也是世界万物唯一的毁灭者。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在一个点上选择“买进”还是“卖出”,在人生的一个点上是肆意发挥还是选择韬光养晦,就是一种选择,有时候拼的也是一种耐性。听过一句话——当下也是未来的贴现,所以历史成就了当下,而当下决定了未来。无论当下如何发挥,韬光养晦是永远的准则,或者,并且努力去活的很好。
对于本书,所谓“乌合”,本来我看来就有些贬义在里面,虽然本书被称作社会心理学鼻祖,但它也是时代的产物,“乌合”怎样,不“乌合”又怎样,因人而异吧。世界变化再怎样神速,但是人性,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这个信息繁杂、快速飞转的时代,网络信息极度碎片化,谣言、网曝等等乌合之众简直无处不在。当然也不能因为这样,把“乌合”一竿子打死,其实呢,它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就是作为群体动物,还有很多美好的存在,比如作为普通人,享受在大众世俗之众乐乐,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并在此间尽情的绽放岂不美哉!
独善其身VS乌合之众,谁输谁赢?或者为何要被这个命题折磨自己?
说白了,这还是要回归到人生的精进和修炼,当个明理的“吃瓜群众”,不能一味地稀里糊涂,要警惕着不要成为乌合之众的帮凶就好。
写到这里基本上也就告一段落了,其实还想发发牢骚。像书中提到的“领袖在乌合之众中扮演重要作用,他们主要靠断言、重复和传染来动员和影响乌合之众”,其实用在公司宣传上,也可以借鉴。记住这几个词,然后慢慢去实践,感受它们带来的力量。让宣传真正地发挥它在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
明天你好,明天加油!
今天是重回锻炼,打卡第2天,时间20分钟。明天加两项,早起读一段提前准备好的文字,中午练字一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