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让亲子沟通高效而简单
正如戈登博士在序中所言“如果父母只能从本书学会一件事情,我希望是:每当我们运用权威去逼迫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就剥夺了孩子成为自律,为自我负责的机会”。
这正是本书所倡导的核心观点——问题归属”。
一、当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是孩子的问题,由孩子负责;这个时候父母采用积极倾听,正确解码孩子传达的信息,如果担心解码不准,可以通过直接跟孩子询问加以确认。积极倾听使孩子更容易开口,开始重新定义和思考自己的问题,去到下一步的行动。积极倾听“”把球留给孩子”,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倾听是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主,更有自我责任感,更加独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的孩子有一天晚餐时间回家跟我说:“”妈妈,我要出去买零食”。我愣了一下,本想习惯性地说“晚餐时间了你还出去买零食,”
二、当父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父母的问题,由父母自己负责;——面质,采用“”我—信息”,去真诚表达,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具体公式“行为+感受+影响”
三、当双方有冲突,采用第三法。
什么是第三法呢?
传统的第一法是父母用权威和权力去控制孩子,父母赢了,但是孩子输了,孩子的需求被忽略,权力被剥夺,无法发展起自我成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第一法是很多父母热衷地自认为很得心应手的方法。
第二法,让孩子赢,父母输。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需求时,选择退缩,接受,直到自己再也无法忍受。孩子清楚父母会选择退让,因而行为乖张跋扈,噬无忌惮,孩子的胜利让父母有很深的挫败感。
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又称为第三法。在这种解决办法中 没有任何一方会输,双方都会赢,达成共赢。
这是一种可以一起构建一种疗愈性,和谐的环境,实现身体情绪,心智的健康发展的方法。
在尊重双方平等地位和权力的前提下,亲子关系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可提供一种或者多种解决方案,双方共同评价这些方案并筛选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
具体步骤是一:确认并界定冲突
1:明确告诉孩子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发出“我——信息”,2:运用积极倾听,了解孩子的需求3:清晰地阐述冲突或者问题
二:找出可能的备选方案
三评估备选解决方案
四:确定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五:执行解决方案
六: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
这些具体步骤很有操作性,就像我们要出门旅行时,带上地图一样,每当我们和孩子有冲突,迷茫找不到出路时,第三方犹如指南针,会把我们拉回正确的路上,继续前行。
不管我们是否是墨守成规地照搬还是坚持与时俱进地运用。第三法前提是我们是否可以用一种开放的尊重的,平等的真诚的心态去重新定义我们的孩子,把他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去关爱。让我们把世界归还给孩子,让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对自己的需求负责,而孩子有他们的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精彩。
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