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粤北茶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1.农民农耕不易,珍惜粮食
以前小时候,记得家里面很穷,家家户户都会种植水稻。
粤北韶关地区都是山地,多山,而且田地都是这一块那一块的。小时候的记忆特别清晰。自己家里后面翻过去一座山,大概走路要走差不多一个小时,然后又爬一个坡再翻过去一座山。
种植水稻爸妈很早就出门,早出晚归,我记得有一年稻谷成熟了。自己读六年级的时候,个子长不高。种田是很辛苦的。
特别是夏天,爸妈回来都是一身汗,皮肤都是黝黑黝黑的。
自己也帮忙了,春天到,到田里面帮忙插秧,水稻,都是要卷起两个裤脚,衣袖,弯着腰到田里,一根一根地插秧水稻,那个时候记忆中还不知道袁爷爷。
那时候还没杂交水稻吧。一天都是泡在水里,直到把水稻插完为止。
工作效率低,而且很辛苦,腰都直不起来。现在父母的腰椎什么病之类的,都是积累起来的。
有一次,收割水稻,到对面的一座山上,粤北韶关都是高山地区,田地分散。
要抬水稻机器到田里,自己记得当时一点力气都没有,但是硬抬着,翻过一座山,腿都感觉要麻了。
小时候,不敢相信自己能坚持住。农民,也没办法,要努力地去种田,去做这些事情,不然就没有饭吃了。
一粒一粒米饭都是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无数的汗水换回来的,珍惜每一粒米饭,才对得起辛苦劳作的农民。
粒粒皆辛苦02.杂交水稻之父袁爷爷的初心: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感谢袁老,一路安好。每天吃着米饭除了会想起自己小时候下田种植水稻的时光,长大也会感慨让中国人吃饱饭的袁老。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采访中的袁老就是想让国人吃饱饭,走上了漫长的下田试验之路。
梦想的天空在稻田里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田里面,夏天,大太阳,上半身被太阳晒着,下半身,在水里面泡着非常凉。每天都需要拿着放大镜在田里面寻找最初的水稻来杂交。
研究之路并不顺利。他是一辈子都献给了农田,献给了水稻的,可以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水稻事业上一路奔赴。
就找一株不育的雄性水稻就用了六年之久,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一个梦想: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第二个梦想: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
第三个梦想:希望在盐碱地上种出高产的水稻。
这些都一一实现,感谢袁老,让饭碗牢牢抓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还为世界提供了提高水稻种植的技术。
一辈子都奋斗在田里的袁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试验田研究水稻03.心怀感恩,致敬脚踏实地的每一个农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论是蔬菜,还是米饭,还是穿衣,这些都离不开农人。
千千万万奔赴农田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选择回家乡创业种植水稻,种植果树,种植蔬菜的都有。
喝水不忘挖井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故事。
虽然,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像小时候这样去种田了,很多都是机械化,产量跟效率都大大地提高了。但是在一些贫困的山区,还是有很多人都在用着最传统的方式种植。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依然活跃在周围。
感恩,感谢,每一位农人,尊重,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最简单的方式。
珍惜每一粒粮食-致敬农人本文由粤北茶事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