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辅导侄儿(幼儿园中班)拼音试卷,最开始是照着写一些声母和韵母,如b p m a b c ,
之后是写声母,韵母简单对比,b-d l -i kua -gua 等一类
接着是填空题 a o ( ) ao ( ) () …( )() ong
最后是默写声母 默写整体认读音节
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非常简单的,但侄儿在做题的过程中,写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刚写过的,一会儿就想不起来了,还多动,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又好奇外面,整个辅导过程持续了大体一小时左右,感觉快把一年的怒气都激发起来了,大多都让情绪自己过了,没冲着他发怒
现在更理解之前阿德勒说的“。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也就是发火,骂人,甚至提条件等很多时候都制造怒气的外衣
写了一会儿,我找了一本声母韵母工具书,让他查询和对照用
但收效甚微,开始有了一点依赖,总想着可以直接查工具书,引导他用回忆法,如这之前学过没,怎么写,先写什么等,又亲自在草稿纸示范,怎么一笔一划的写,还配上句子,段子或者词语解释,还用了关联一类 an ang 也手把手的教等,大多效果都不太理想
最后几个整体认读音节磨蹭着写不出来,我加重了语气直接表达了自己愤怒的情绪,他有了一点压力,看着工具书把结为写好了
这是第一次给这么小的孩子辅导这么基础的知识,终于明白“天下父母辅导都一样痛苦和抓狂”
后来我继续琢磨这次经历,发现有很大的一个点,他们不理解不会,或者做不到,不是因为他们笨,也不是他们不好学,更不是抗拒做这事儿
而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还处于非常“低阶”的状态,就认知中有一些汉字,一点拼音,一些发音,这些多是学习模仿而来
在这样的基础认知状态下,他们写了后面,忘了前面,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没有结构意识等都是正常的
他们关于拼音的认知还处于0-1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声母和韵母不会组合,单音节和多音节没有概念
这里再说说“知识地图”或者说知识树,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心的,一点点的教会他们声母,韵母,然后再教会他们组合,之后认识汉字,词语,句子等,把这条路径一点点的打通之后,第一块拼图算完成个大概
在这个过程可以尽可能多的调动他们的眼耳,口,手,看,听,说,写,过程培养他们的几个感官一块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其中还产生了一个以前写过的想法,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容器”,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小孩子学得快,记忆力好,天赋异禀,也许其中有一点恰好是因为脑袋空空,所以能大量的快速的装下很多东西,当然这个容器是可以成长变化的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实践也是经常不定期的丢掉和放弃一些过时,错误的经验,观念,想法,这样子可以更高效的装下一些新东西“满招损,谦受益”
试卷做完了,辅导还没有结束,我找了不少声母,韵母的视频,然后他自己选着看,自娱自乐的开始跟读,没兴趣的就划过,很快就看了不少视频
这是一种回到更靠近0的地方的方式,会的复习,不会的补充巩固,更难得的一点是“大量重复”
也就是刻意练习的阉割版,后来反思发现还是有些急了,最好先了解他自身知识地图的缺失,然后补充这一部分,最理想的就是“因材施教”
联想到我们在学校接触到教育,大体都经历过这样的“揠苗助长”
师长引领着学生一路向前,有一小部分因为知识地图的缺失,一点点掉队,最后选择退出
到后来,总有一个遗憾“唉,当年就是没好好读书啊”
最后再聊聊之前的一个观点,教育是社会,环境,老师,家长等共同“经营”的一个重要工程
所以这几个板块的科学协作才能让人变成一个君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