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第一天)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樊登读书里听过,并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也想通过读书学习新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引自己的教学工作,改善传统的教育方式,增进亲子情感。所以对这本书我的期待值是十分。
书买回来已经在读了,前面译者的话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跟要懂得如何让去爱孩子。我觉得这句话最能表达我深入读这本书原因,同时我也觉得这句话也是当下的家长们要思考和学习的。很多时候我们会以“爱的名义”犯错,但往往还不自知,会说:我都是为你好。所以我觉得正面管教实际上是在教会我们“爱的艺术”。
和善和坚定(第二天)
今天读到这一部分出现最多的是“和善而坚定”,对此我有一下感觉。我觉得这里的和善是对孩子出现问题时的态度,坚定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大部分情况下针对孩子的问题,我们最初的处理发泄不满或者愤怒,其次是指责,最后会惩罚。而在正面管教里这些行为都是不和善的,只会让事情更为糟糕,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好处。当我们生气愤怒时,就脱离了尊重,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孩子即使错了,也会辩解或者置若罔闻。只有平静下来,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作者提出了“大人要首先改变自己”,只有我们自己先改变,“我们才能以尊重和尊严对待孩子,并教给孩子形成好品格而而应该掌握的有价值的人生技能。
正面的方法(第三天)
在第一章里,我收获了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大人和孩子之间三种主要的互动方式;惩罚造成的四个R;有效管理的四个标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和善而坚定。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在生活中,大人有时往往会以长辈自居,对孩子各种说教,甚至惩罚,但从来不对自己的行为好好反思一下,当你大喊大叫时,自己已经失控,那么孩子也会学着你的样子,用同样的的方式对待类似的事件,当孩子用这样的口吻对你说时你又不能接受,会说孩子不尊重你。其实是你教给孩子这样的处理方式。所以尊重相互的,当我们居高临下的时候,就已经不够和善了,又怎么解决问题呢。“坚定”我个人理解是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原则,在和孩子一起制定的一些规则时,父母和孩子要商量执行,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才可以形成应该具备的能力。
正面管教(第四天)
第二章读完我最想说说阿德勒的基本概念。“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针对这句话,要从身边的事例说起。班里有一个男生上学期语文书上的一首诗都懒得背,他觉得自己就这样的了。这学期开学,作业比上学期好了很多,所以我在班里夸了几次他,没想到他开始背书了,书上的文言文背的很快,连班里的优等生都夸他:“背的很流利,一字不差。”也看到了他脸上自信的笑容。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要看到闪光点,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肯定。
“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我们中国的家长不善于表达爱,即使是出于关心爱护,说出口的时候已经变为责备。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天气冷了,孩子感冒了,我们会说,我让你穿衣服你不穿,看冻感冒了吧。针对这句话,换个方式表达会很不一样:这次感冒了,是穿衣服太少,下次变天要记得加衣服,否则感冒了会很难受的。前面的表达充满了责备,后面的表达是关心和爱。所以不要和孩子“捉迷藏”,不要说什么为你好,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担忧呢。
出生顺序的重要性(第五天)
今天读到的这一章内容,让我看到出生顺序对孩子个性形成的影响。针对现在家庭模式,一个家里的老大责任心更强一些(但有例外 :就是年龄差距大的话,这种情况不明显),一个家里的二孩或者最小的孩子,竞争力更强一些。她会看到自己前面有一个姐姐或者哥哥,她就会天然有一种竞争力。
读了今天的这一部分,可以尝试用文中的方法去了解孩子的出生顺序,其目的是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法。朱蒂•穆尔老师的做法,值得去研究,她的方法也有借鉴意义。
“出生顺序的知识有助于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第六天)
今天共读第四章,我发现“不良行为”是我们家长或者老师给孩子下的定义,大部分孩子的行为只是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的行为,并不是什么不良行为,作为家长老师,我们要学会看到孩子的行为背后说要表达的含义。
我家小宝今年五岁,她可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当我有时忙于做自己的事的时候,她为了让我陪她玩,她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刚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看到不可控的场面,我会吼她,但是有一次她说妈妈,我这样做是希望你能看到我,我一下子震惊了,原来作为大人的我们有时忙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缺少对她的陪伴,她那些行为后面是希望有人陪她玩,陪她一起整理那乱七八糟的场面。
学生有时课堂上的行为是我为了老师可以看到他,而做这些事情的孩子往往是那些缺乏信心的孩子,他们觉得老师眼里没有他们,他们要下课堂上刷一下存在感。“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自然后果VS逻辑后果(第七天)
今天阅读第五章,这一章主要讲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在准确运用时要区分二者,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发生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干预。自然后果的承担要事先与孩子商量,商量好后家长就要作为一个旁观者,不再做任何的干预。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用在开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习上,事先和孩子做好沟通:你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爸爸妈妈只是监督者,你现在已经可以为自己承担责任了,作业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完不成作业,责任也由你承担。商量沟通好后,父母就可以给孩子时间,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一切都由他自己决定,期间的任何问题他自己承担,长此以往,孩子逐渐会养成自主的习惯。我不建议孩子做作业,家长在一旁陪着,长此以往孩子觉得作业是家长的事,没人盯就是不做,或者拖拉。
“逻辑后果”是有四个R: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孩子有不正确行为时用惩罚的方式处理,所以导致了惩罚的四个R: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这杨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孩子与老师,甚至与他人关系紧张,要么越来越叛逆,要么会越来越不自信。
关注于解决问题(第八天)
正面管教最终目的其实是解决问题,我们之所以要管教孩子,也是因为存在问题,所以想要改变或者解决。而在第六章里正好讲到了解决问题。关注于解决问题是3R1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这四个里面有三个和逻辑后果的4个R里面前三个是一致的。这样我们就会看到逻辑后果的最终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第九天)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这句话道出了鼓励的重要性。从我家两个女儿和学生身上我看到了鼓励的力量。大女儿今年六年级,有一次测验结束,全班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 回家心情很低落,我就问发生什么事了?说是老师批评了,老师难道不知道我们考的不好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也很难受的。从这件事我自己的也反省自己,孩子成绩出来后不要急于批评指责,从试卷中看问题, 然后对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存下问题的地方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学习信心。
今天中午吃饭,我家小女儿帮忙端碗筷,我适时的给予鼓励,她说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家务了,妈妈那么忙,我帮忙妈妈就不会累了。其实,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不是夸出来的。要对孩子做的事情恰当的给以鼓励,那么孩子才会有信心去做自己的想做的事。
班里有一个女生,由于基础太差,语文一直不及格,但是很用功,学习态度很好。每学期我都会选择鼓励她。她自己也比以前自信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朗读分享会上主动分享,我看到了那个鼓励下逐渐成长的她。
开班会的目的(第十天)
我认为开班会的目的是解决存在的问题 ,和学生一起建立班级的制度,并且形成良好的班风,任课老师和和学生融洽相处。书中的班会是我理想中的模式,一个班级要好,一定要发挥师生的共同力量,特别是老师不是决策者,“独裁者”,学生也要参与到班级管理,为班级管理献言献策,特别是班级里有问题记录本, 这个很值得去运用,学生们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在班会上解决。书中班会的目的向别人感谢是最应该学习的,因为从这个点会刚发现不一样的视角,大家的致谢,会让同学们相处更为融洽。
家庭会议的艺术(第十一天)
这一章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在这一章里,我看到家庭会议的魅力,家庭会议带给一个家庭的改变。家庭要以爱为基础,在互尊互爱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家庭会议中的构成部分
中的致谢和感激,我觉得特别好,让父母和孩子看到彼此的付出,培养感恩之心,不把任何事情当作理所应当。计划家庭活动也是值得去做的,一家人在活动中增进了情感,在活动中可以看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父母容易发现孩子的才能,并且增进彼此的了解,让家庭中减少了隔阂。家庭活动不要过多的计较是否要高大上,活动的目的是增进家人的情感,只要大家开心快乐,那么活动就是成功的。
我的生活态度(第十二天)
今天读完这一章发现,四种生活态度在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只是所处的环境,面对的事情不同时,那一种生活态度就会特别突出。生活态度取向主要有安逸、控制、取悦和力争优秀四种类型。
1. 安逸
安逸型取向的人追求安逸,寻求别人的关照,容易让别人感到舒适,生活中怎么容易就怎么来。会是一个随和的人,很少向别人索求,只求管好自己,富有同情心,通常情况下会是和事佬。但做起事来没什么效率,没有耐心,缺乏自我成长。我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对待朋友的时候,朋友有什么不快会找我倾诉,一般我会做一个良好的聆听者,并且适时的给予朋友帮助,这种帮助不求回报,只希望帮助朋友度过难关。
2. 控制
控制型取向的人常常能把握自己,控制住局势,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做事坚持不懈,另一方面比较僵化,别人不太愿意与他交往或靠近,会感到特别拘谨,不自在。这种情况往往是在工作中,特别是面对学生和孩子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取向,我不喜欢自己的班级里乱糟糟的,上课我也喜欢有秩序的课堂,学生不可以乱说话,要求学生必须按要求去做好该做的事情。在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上我会常抓不懈,谈话交流中转变学习态度。
3. 取悦
取悦型取向的人常常讨好他人,以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或博取怜悯。他们常常比较友善、谦和、体谅,愿意帮助别人,刚开始与他们相处的时候挺愉快,但随后会要求认可和回报。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待朋友上。
4. 力争优秀
这类型的人努力比别人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让自己更优价值,更有竞争力,责任心较强,是个工作狂,但会把太多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容易超负荷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工作上,在工作上我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自己认准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到底。就拿阅读这件事来说,我不但自己读,我还要求学生坚持,所以我坚持每学期召开阅读分享会,会后不管多忙,都会抽时间做美篇,为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
积极的暂停(第十三天)
正如文中说到的“决定你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做什么”,就目前自己家里的现状,还是自己要求的太多,还没有主动的去做,长此以往孩子会缺乏责任心,不会对自己负责,任何事情面前都会找借口或者怪罪他人。所以在生活中要积极的暂停,对于有些事情不要急于解决,等冷静下来,和家人一起来商量对策,效果会更好。其次,我还看到书中写到避免早晨的麻烦,自己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和孩子每天早起像打仗一样,急忙赶着上班(因为小女儿要和我一起去上班,然后去幼儿园),所以每天早上就会出现我不断的催促,我也知道这样不合适,但是又没好的解决办法,所以这里面的工具要用起来,还早晨一个平和,美好。
提醒自己(第十四天)
这一章开篇就讲到了三个提醒:1.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3.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三个提醒我觉得在生活工作中会不断的提醒自己。第一个提醒:比如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限度来说,与其一直对着孩子说不要玩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有什么危害,不如在给孩子玩之前和孩子交流电子产品的相关内容,孩子自己谈自己的感受,并且说说自己如何管理,在交谈中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了自己管理。第二个提醒:在错误中我会反思自己,提醒自己,正是这种反思,让我明白原来这样做有害无益,我要换个方式 换个思路,这样也许结果会更好,没有完美可言,只有合适不合适。第三个提醒:反复学习同一件事,不只是孩子,大人更需要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就孩子的教育来说,我一直在学习,孩子在成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只有不断的学习,才可以和孩子步调一致。
行动起来(第十五天)
回到最初这本书给我的两个词语“和善而坚定”,最近读的过程中,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态度,以及处理问题时自己的心境,发现正面管教里的内容真的可以改变家里的状态。就拿早期起和小女儿之间的事来说,早起母女俩开开心心的尽快收拾完,一起出门,这过程中没有发生不愉快的时候,速度快,并且心情愉悦。但如果早起,我比较着急,口气不好的时候,女儿就会嘟着嘴巴,动作慢了,不开心的洗脸刷牙,不开心的离开家,这种状态下,两个人都不开心。所以说,我的状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家庭会议是我最先要尝试的,在我看来,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家庭的和睦,影响着工作状态,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从家庭会议开始运用正面管教。
决定怎么做,就着手去做(第十六天)
《正面管教》的目的是学着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或者控制自己的孩子。所以我觉得,改变先从自己开始,首先,改变命令式的口吻,学会商量的语气。如变你把衣服收拾好了为,你可以把衣服收拾一下吗?商量的口吻少了许多的情绪,多了合作和尊重。其次,对于大女儿学习,不再以“你该怎么做”的语言说,而应该是“我认为这样做会……”。举个例子:早起,大女儿在磨蹭,我該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看她的选择,孩子往往比我们聪明,她知道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最后,重点是改变自己和家里其他人的说话方式,凡事不急躁,急躁了就停下来,等平静后提出不同意见。在反思中改变自己,由改变自己 发现生活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糟糕 ,我的心态决定着我家的相处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