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个标题时,说真的,一度被自己给吓了一跳。要不是脑袋还保持着清醒,我都以为自己接下来要写的一篇恐怖小说了。
事情发生在某天下午,我在书店看书,突然看到成甲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因为最近正好在看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加之这本书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看到,虽然印象中几年前也读过,不过对内容没什么印象了,抱着看下心态,随手翻了起来。
这一看便停不下来,内容确实还不错,一看出版时间,坏了,2011年。这意味着,一些被作者6年前提出的观点和概念,直到现在我才get....结合最近的看书学习,这种惶恐感越发强烈,很多基础性概念和工具,早已被高效人士用得驾轻就熟,而我却浑然不觉。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碎片和过量的信息,将会主导人类经济发展以及成长旅程,而我更相信,每个人的未来,一定决定于现在,终生学习力将会成为未来人类核心亦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深入学习的能力,保持学习的状态,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或者拥有任何梦想,我想这都是重要的加分项。这是近三个月中,我发现的一些曾经未知的概念、工具和思维方式,因为对我本人也产生了一些正面影响,故希望分享给更多朋友。
僵化性思维VS成长性思维
第一次看到这两个词,是在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朋友》里,当时一下就被这两个词shake到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也挺爱学习的一个人,所以应该算成长性思维者,然而看到许多具体的案例后,我才发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僵化性思维患者。怎么说呢?比如我把不善于交际归咎于性格内向,同时认为几乎没办法改。因为平衡能力不好,我一度认为自己也并不适合游泳。我把自己定义为文艺女青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排斥商业法则,并一度感情用事。大部分时候,我总是用“我以为”行事,过于依赖过去经验,而忽略,不论是大部分技能还是观念都是可以通过时间变量发生改变的。从以前,我只看文艺类书籍,到现在我的床头上全是几年前我认为一辈子都不会看的书,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改变。僵化性思维的特征在于,我只能。而成长性思维的特点在于,我没什么不可以。如果不希望为人生设限,那么先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吧。
善用思维导图
好几年前我就看到有人在用思维导图,还是什么总级别的,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家伙应该在装逼吧。直到几年后,我开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看书,才发现简直好用极了。没错,那个时候被我否定的恰恰是我自己未曾深入了解过的。人们总是对自己未知的领域做出轻率的判断,这也是曾经年轻的我一度犯下的错误,思维导图有多好用呢,我就不细说了。关于用思维导图速读,我曾经在简书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简单来讲思维导图的本质其实就是归纳和整理,我不算是一个思维导图达人,我用思维导图很简单。就是归纳主题,再进行垂直细分。好处在于可以通过关键字句进行有效的联想,从而节约了大部分时间。
学会定期复盘
复盘也是近期概率出现的非常高的一个词,用一句最古老的话去解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我们都去反省自己其实就是复盘。复盘这个词最开始是被柳传志用于联想的推广中,通过复盘我们可以把过去我们所做的事情都过一遍,然后找到一些关节点去修改,无论是语言或者行为,通过我们的复盘更有利于避免错误、固定流程、校验方向以及认清背后的问题。
关于临界知识
其实对于临界知识这个概念我一直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从它的一个方向出发,或者说是目的出发。临界知识作为一种科学的工具,它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去解决问题,解释问题以及预测问题。在我的理解中临界知识其实就是一种最基本的模型,而这个模型往往是可以跨界的,它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说透过现象看到最基本的规律。而这通常将涉及到心理学,物理学,人类经济学以及行为学等。
提升认知度
最近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别是来自于每个人的认知度不同,一件事情,a觉得这是一个机会,b却觉得简直倒霉死了。a和b仿佛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而这两个世界最大的区别就是认知度,所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不再提倡能力的重要性,而是首先要提升我们的认知度,因为认知度往往最大程度的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思想格局还有整体的能力。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讲要去改变,最终改变的也就是他的认知度。因为只有改变的认知度,他才有机会去提升能力,才会想要改变方法,才会拥有改变动力。关于提升认知度,主要的方法就我个人而言,还是看书以及听音频,最重要的是保持成长性思维,不要抗拒未知的东西,提高认知的好处在于,面对日常生活真的可以减少很多烦恼,无论是工作,情感还是面对很多痛苦的时候,提高认知,让生活更高效、轻松。
好的,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未来,一起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