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词丨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词丨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作者: 千允 | 来源:发表于2023-01-31 00:00 被阅读0次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 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等。此词双调五十一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
  • 润州:今江苏镇江。
  • 馀杭门:北宋时杭州的北门之一。
  • 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代指月。

译文:

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卷起帘子举起酒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因赈济灾民而去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闰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他在杭州之时远离激烈的政治争斗,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杭州天堂般美丽的湖光山色,市民与同僚对他的尊敬,僧人与歌伎对他的崇拜,都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愉快。续娶的年轻妻子和牙牙学语的儿女也使他感到天伦之乐的惬意和温暖。杭州成了他的人间天堂,每一次因公而暂时离开杭州都使他依依不舍。

熙宁六年(1073)冬天,他又被两浙转运使派往常、润、苏、秀等州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入夏才回杭州。这是他离开杭州最长的一次,眷恋之情自然更为深切,沿途曾写有不少诗词表此衷曲,此词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学习的这几首词很多都是出自这个时期。

此词是苏轼假托妻子在杭州思念自己之作,其实是写自己的不归之感,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这首词有点特别。作者有感于行役之苦而怀恋杭州及其家小而作此词,可是他托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即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他的思归之情。

此词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人的孤寂与惆怅。词用飞雪似杨花和杨花似雪这两个比喻贯穿上片,结构精致,文思巧妙。全词情景交融,如一幅幽美的画卷,运用对比与类比手法,营造出一种幽深、缠绵的意境,新奇别致,感人肺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词丨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xm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