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是当下一句时髦的词,但在悠悠岁月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一些躺赢的人和躺赢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云诡波谲的历史,回望那段啼笑皆非的记忆。
王政君就是这样一个躺赢的人,提起她估计没有人认识,但提起王莽,那可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而王政君就是王莽的姑姑,她的一生可以说是颠覆人的认知了,也正是因为她才有了王莽篡权的新政存在。能在“宫斗”、“权谋”、“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胜出 ,躲过“寂寞”、“哀伤”、“孤独终老”的不堪下场,那必定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了,可事实却不尽如此!
(1)机缘入宫
王政君家没有什么大的根基,也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家族中也没有这样的政治觉悟。其父王禁本人本就对做官没有太大兴趣,按照现在的话充其量就是村里的能人。关于这些内容可以在一些资料上可见一斑:
王禁曾担任过汉武帝时期的“锦衣卫”(绣衣直指御史),就是不用走司法程序就可以杀人的特务人员。那一般情况下,拥有这种权利的人总会“严格执法”以示权威,常常对下层官员毫不心软,稍有过错即斩杀。但王禁不是这样的,他对当地官吏能放则放。以至于放纵太多,被人认为极为不称职,最后被免了官。王禁不以为然,说了句:“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说明王禁深受佛教影响,有祸福思想。
王禁一开始并没有把女儿送进宫的想法,之所以要送进宫的理由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竟是“每次嫁人,许谁谁死”。
王政君到了婚嫁年龄自然要许配人家。但诡异的是,王政君先后许嫁的两个男人,都在迎娶之前突然去世。按现在的思想,一定认为这女子是个“丧门星”,可人家西汉人居然不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有位皇后(也是未来王政君的婆婆),年轻时也是这种情况,每次要嫁人,对方就死了,直至被汉宣帝召入后宫后才破了魔咒。所以,因为有这个名人效应存在,同款女子就会被理解为“被上天别有眷顾”,预示着也将走进宫的道路。
于是王禁特意找来相面师为王政君相面,相者曰“当大贵,不可言”。这让王禁信心大增,正式开始把王政君往入宫方向培训,开始认真培养这个女儿的读书、写字、鼓琴。等到王政君十八岁时正式送入掖庭,从此告别民女身份,成为了一名宫女。
(2)被动为后
作为宫女,要想在深似海的宫廷中立足发展,直至成为国母,这一路的艰辛自不多言。但有一点,这样的人要么身怀绝技、才艺傍身,要么天真可爱、惊艳众人,总的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否则,只能在宫里垂垂老矣。然而到了王政君这里,所有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既没有绝色美貌,也没有出众才能,主要是她对太子也没任何想法。当然太子对她也没任何想法,不,准确地说,应该是太子压根就不认识她。
此时的太子独宠司马良娣。要是这么发展下去,王政君估计就在宫中埋没了。但司马良娣不久因病去世,造成了古代宫廷中最大的变数。这个机会立马就转到别人那里去了,而此时,王政君被动地接住了这个机会。
司马良娣死后,太子内心悲痛至极,不愿意接见其他侍妾。但太子的父亲汉宣帝不乐意了,表示需要太子尽快“造人”。就命皇后从后宫挑一些宫女送给太子,以示安慰。
皇后(先于王政君之前许谁谁死那位)不知以什么标准把王政君挑进了候选人队伍,或许是同病相怜,或许是性格柔顺,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如果太子正儿八经地以相貌来选妃的话,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多半没机会胜出。但凭借天时她却成功出位,在太子无心正视男女之事时就那么瞎指一下,她胜出的几率反而提高了。
事实是她的运气就这么好,太子金指一点就瞎指到了她。
于是,王政君一夜之间摇身变成了太子娣妾。运气更好的是,后宫十多个娣妾,居然没一个能生的。而她只被临幸了一次,就生下了儿子刘骜,汉宣帝(刘骜爷爷)为此大喜。之后元帝继位,该子顺位为太子。王政君从此走上了“母凭子贵”之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从宫女到皇后的跃迁之路。
(3)运气爆棚
王政君性格柔软、温和,估计是由于早年母亲离家改嫁,幼年期夹在一大群兄弟姐妹中不受父亲重视所致。适合做贤妻良母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没有任何政治素养,与此同时她儿子刘骜的太子之位还很不稳定。
主要原因是刘骜“幸酒,乐燕乐”,就是沉溺于吃喝玩乐。汉元帝对他的评价是能力不足,难以担当帝王大任。更让人不解的是和他一起玩耍的小叔去世时,他居然面无悲恸之色,这一点惹恼了汉元帝,认为此人毫无仁义之心,于是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恰巧的是正好有两个品质优良的候选人。一个是傅昭仪的孩子定陶王,擅长音乐还多才多艺,汉元帝本身也是个文艺爱好者,父子俩惺惺相惜有共同语言。另一个是冯昭仪的孩子中山王,冯昭仪曾经舍身救驾,汉元帝一直心存感激,会存在强烈的回报心态。
这些潜在敌手王政君知道吗?当然知道,人家只是善良不会耍手段,并不是傻。可问题来了,她家凭借连带关系升上来的外戚团里,也没有人精通政治权谋。正当王政君与外戚团们焦灼又无计可施的时候,居然再次出现了贵人。
这个贵人就是保汉宣帝长大的祖母家族—史家。汉宣帝极为仰仗他的舅舅家族,所以史家是当时第一大外戚势力。汉元帝时期,史家的代表人物史高出任大司马,握有实权。汉元帝虽然从来没喜欢过他的皇后王政君,但对太子刘骜可一点不马虎,请了史高的儿子史丹来教授。开始的初衷大概是为了助力太子抗衡其他政治群体,但没想到给自己废太子路上制造了最大的阻力。几次三番,都是史丹适逢其时地开解皇帝,打消其废太子的念头。
拥戴太子,是维护史家地位的最优选择,当然也看中了王政君的柔顺和软弱。汉元帝晏驾,刘骜继位。三十八岁的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
从不受父亲重视的女儿,到姿色平平的宫女,再到担惊受怕的皇后,最后是地位至尊的皇太后,一路走来,王政君本人基本没有发挥任何主观能动性,唯有幸运在不断眷顾着她。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躺赢人生吧!不过从中不难看出,其实不存在真正的躺赢,她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了哪样都会变成另一种结局。王政君的天性决定了她在关键时刻被人怜悯,才会一次次有人出手相助,当然也导致了王莽篡权的唏嘘结局!但其中的历史真像或许只有当事人清楚,作为后人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判,难免存在一家偏颇之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