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异化”
昨日,知网期刊发布的一篇文章可谓是详细道出了这一问题,原文如下:
大数据技术正在广泛而快速地深入到当代社会的经济、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然而,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大数据”依然无法回避技术的“双刃剑”属性所带来的负效应。因此,必须深入思考大数据技术的社会效应尤其是技术异化问题,以实现对大数据技术异化的有效防范与治理。
技术异化,是指技术作为人类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创造物产生了与人们预期相反的负面效应。例如,高技术武器的使用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危机,信息技术的快捷为网络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电子商务可能会把人们变为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忠实奴仆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技
术异化的现象。可以看出,每一项新科技的应用与发展,都可能在为人们提供美好生活希冀和憧憬的同时,成为压抑、束缚和否定人类自身的存在。
大数据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变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已知的情况来看,大数据在隐私保护、数据共享、虚拟犯罪、信息乱象等方面,确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而在未知领域,大数据同样存在着阻碍人类发展的隐患。“到底是大数据技术控制和规定我们,还是我们控制和规定大数据技术”?应当成为人们关注大数据技术异化问题的实质。尽管上述情况还没有充分表现,但人们对大数据技术异化的担忧却是真的。
产生大数据技术异化的三个原因
原因之一:数据崇拜。数据代表理性逻辑与数字化的客观存在,当大数据从量化工具跨越到社会意识领域,它就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继人类历史上的土地崇拜、机器崇拜之后,形成了将数据作为信息时代判断是非准则的数据崇拜,使人文精神迷失在由算法法则构建的数字化世界之中。一方面,人们追求大数据的“大”。这种盲从不但可能制造大量信息垃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诱使数据搜集者非法获取数据,甚至在缺乏正常数据交易渠道的情况下,形成地下黑市贩卖数据资源的产业链,导致信息乱象及伦理失范,严重地影响社会的法治和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人们笃信大数据的“数”。尽管有人提出“数据不会说谎”,但使用数据的人却会说谎。当数据成为商品,传播的信息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原义。
原因之二:数据滥用。在大数据时代,当数据成为新兴的财富,数据搜集者为了获取数据,常常使用晦涩的增补服务条款,亦或利用人们点击“确定”的习惯,“合法地”占有用户的信息,使用户变为可被窥视的“透明人”;而大数据使用者因为利益的驱动,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算法反复地过滤大众的信息,使人仿佛置身于数字版的严酷的“电子全景监狱”之中,让人感到窘迫与无助。研究表明,大数据已经成为商家控制消费者的工具——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消费者的信息大数据,一幅由搜索和在线购买构成的人类主体图像便被刻画出来,商家可据此实现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管理、预测和控制。为此,有学者指出,只要数据权属关系一天不得到明晰,使用数据的权利与责任一天得不到统一,这种数据乱象便将一直存在下去。
原因之三:监管不力。在以数据采集为前提的大数据技术建构中,各类传感器、网络设备、软件应用等每天都在不停地采集数据,当不同维度的数据汇聚到一定数量时,就可能质变成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而这些数据普遍分布于互联网企业或政府部门的数据库中,一旦某个漏洞被人利用,将存在大规模数据失位和泄露的隐患。据国内有关互联网安全企业评估显示,谷歌、苹果、微软、Adobe 等世界著名互联网企业生产的软件产品,均存在着数十至数百计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严重威胁着大数据平台的安全。此前肆虐全球的勒索病毒,正是黑客利用微软系统漏洞,对政府、高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的网络设施进行攻击造成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强调,“要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体现了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关注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安全的风险隐患。
以上分析,说得确实在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治理大数据技术异化,请翻阅小编上篇文章: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治理大数据技术异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