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听了王老师在腾讯会议主持的讲座,葛明老师主讲,受益匪浅。一些建议和思考相当接地气,很实用,自己也得认真消化更要注意和实践了。
葛明:
理解教学(水喻)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桶大碗小,不能一次把桶里的水全倒进碗里。
碗有大小,不能把同样的水量倒进不同的碗里。。
桶里的水不能干涸,因此要及时往桶里补水。
要保证桶里面水的新鲜、干净、营养。要知道怎样找到水,补桶的不足。
要教会学生自己找到他们需要的水。
教学中的几个小建议
1.备课之前必须充分的阅读教材,不要急于设计教学流程,更不要试图在PPT中直接呈现教学流程,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简要勾画基本线索。
2.每节课的教学都是整个学期教学的一部分,不追求把每节课设计成“独立”存在,要有“反分裂教学内容”的意识。
3.史料应用于教学,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点缀,这是历史教学的灵魂居所。
4.教学的环节安排应该且必须与设定的教学逻辑一致。导入,应该呈现的是教学的逻辑起点,这个起点应该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5.教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梯,不只是教师学识见解的展示平台。
教学研究建议
研究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要关注宏观,更要关注微观,研究可以从微观入手。
要重视教学随笔的写作,并逐渐尝试用理论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最好能够把注意力先集中在某个领域,打好阵地战,然后在考虑开拓新领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密切注意专家同行的研究成果,建立深入理解,不刻意立异。
历史的真相隐藏在可知可解的材料背后、若有似无的碎片之中、在神目如电的学者视野之下,能否被挖掘出来有赖于专业而持续的努力。
历史教学的奥秘却在每一位历史老师的课堂上以及与之相关的思考里面。教学的理论并不能解决所有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理论本来就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方向,而不是万应灵丹,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我们课前细致入微的准备、课堂上积极灵动的对话以及课后鞭辟入里的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