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修行有多远,看个人的定力、领悟力和自持能力。
谁喊掼蛋都不去,谁喊喝酒都拒绝,回家陪陪家人,或者躲进书房读书,或者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样的生活不是离群索居,而是保持自持和修行,回归自然,顺其自然,感觉低效率的交往还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更何况,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有意思的是读书。
读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想到武汉读书时遇到的美国朋友路乞,都是奇葩之人。比尔1972年到台湾寺庙,后到香港电台工作,他一直崇拜中国古代隐士,带两个朋友上山寻道,感悟不少。路乞到中国旅游看到有人乱丢垃圾,带头捡取,以自己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很多年轻学子,成立环保志愿者,也写了一本书,在当时野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道教徒与佛教徒试图寻求的都是些不变的东西,所以,他们不追名逐利,他们寻求的是他们所认为的“道”,其实就是生于斯又回归于斯的那个“无”,融入自然,“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他们追求的是那个“无我”的状态吧。
对于城市中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我不动心,遵循“道”的精神,坚守“道”的情怀,坚持良知和品德,活得安静和洁净,通过读书心得并以此化作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的天地,这便是读书的好处。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都是水云间。有了这境界,自然就豁达、旷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