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是朝着圣与仁的方向去努力做而不厌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学不到的。”
孔子一向谦虚,对别人的赞扬总是不愿接受。在这里,应该是先有人称赞他是仁圣,他表示不敢当。
在他心目中,仁圣的标准是很高的,他也只是在努力践行之中,在不断向别人宣传教诲之中。
为之不厌,是说他践行仁道,没有厌烦满足的时候,这一点,在任何时代、任何人身上都很难做到。
从自己的经历看,刚刚参加工作时,下了很大决心要平和待人培养君子绅士风度。头几年确实这样要求自己,也做到了谨慎从事,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有了困难自己克服,有了矛盾自己退让,赢得了好名声。
可是后来年龄渐长、资历增长、职位也有所提升,渐渐觉得:一味平和待人,有些窝囊,也很没有效率,就渐渐的改变了态度。
工作上,态度变得生硬严厉了。碰到工作上有踢皮球的问题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揽过来自己干,而是一定千方百计找依据分出责任,能推给别人,坚决推出去;有矛盾时,不再耐心解释劝说,而是以资历、权势压人,只求迅速解决,对别人的态度反应,也置之不理了。
当然有时会想到自己当初平和待人的愿望,有些失落后悔,也想再度纠正过来,可往往坚持不了三天,就会旧态复萌,如此反复,让自己更深刻的觉得实在难以模仿孔子。
诲人不倦,是教导他人不觉疲倦,也不厌烦,不仅自己践行仁道,更引导别人共同践行。
做到这一点更加困难,自己去践行已经不易,教导他人更是难上加难。现实中,人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老师教导学生、上司管理下属,都会感到万分困难,很少有人能做到诲人不倦,倒是恶语相加、大打出手的事情很常见。可见诲人不倦,要有孔子的胸怀与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