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根刺,或是原生家庭之痛,或是婚姻之痛,或是在社会上打拼之艰难,或是失去至亲至友之痛,或是身体遭受病痛之折磨。
有这么一群年轻人,虽然成长路上铺满了荆棘,曾经迷茫过,但醒悟之后,怀着希望勇往直前。
《依然热爱生活》这本书记录了他们的真实故事。
这些故事取材于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从中挑选出20个触及心灵深处的故事。
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故事,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或许其中有我们的影子,激发我们的反思。
这个时代,不管遭遇多少艰难困苦,我们依旧需要热爱我们的生活,向阳而长。
01 女子逃离原生家庭,却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样子
有些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但有些家却是孩子极力想逃脱的魔窟。
晓静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族。
父亲是个纨绔子弟,游手好闲;而母亲却很是懦弱,不仅自己忍受丈夫的冷漠,还让晓静也得忍受。
晓静从未感受到父亲的爱,跟父亲开口要钱买大白兔糖,却遭受到父亲的毒打。
第一次来例假,被父亲看到,父亲觉得晦气,把她赶出家门。晓静拖着疼痛的身体,第一次离开了家。
而母亲也没有劝阻,只是提着被子给她,让她先去学校住,还让她理解父亲。
在晓静二十二岁的时候,她不再容忍父亲的一再毒打和辱骂,与父亲大吵一架,离家出走。而母亲还只是让她忍一忍。
后来,爷爷住进疗养院,父亲打电话给给她,让她回来照顾爷爷。听父亲的语气变得温和了,她以为父亲变了。
谁知,这一切不过是父亲的计谋而已,他让晓静照顾爷爷,给爷爷买隔尿垫,而爷爷的养老金却被父亲偷偷挪用了。
晓静责问父亲,却被父亲谩骂她不孝,诅咒她等着孤家寡人进坟墓。
晓静对父亲彻底的失望,还好,母亲给晓静送衣物时,给晓静一袋大白兔奶糖。
晓静四十年来,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温暖,母亲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温暖着晓静的心灵。
从此以后,晓静不再为逃避父亲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用自己的余生去治愈童年。
顾雅南也有着一个不靠谱的父亲,不务正业,常年在外玩。回家,又经常跟顾雅南的母亲吵架。连顾雅南的压岁钱也偷偷拿走。
顾雅南一直觉得很孤独,她想逃离这个家,但她选择了与晓静不一样的路。
她选择了婚姻作为她的避难所。谁知,婚前甜甜蜜蜜,婚后有了孩子,就变成了一场噩梦。
丈夫如同她父亲般,花钱大手大脚,花掉了她大部分的储蓄。
后来,她还得知,丈夫有一个情人,这个情人还是在他们结婚之前就已认识。
生完孩子后,丈夫仍旧对她很冷漠,于是,她选择了离婚。离婚后,丈夫却不让她见孩子。
无奈之下,她走上了法律诉讼之路。
当初不靠谱的父亲,却给了雅南一丝的温暖。他告诉雅南:“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家里永远都有你的位置,只要你愿意。”
雅南依旧选择一个人独自面对。
原生家庭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根根的刺,但逃离,并不能解决问题。
与其带着伤痕前进,不如先疗愈自己,与家人和解,与自己和解。
02 男儿有泪不轻弹,在逆境中重生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女子不被重视,而男子却被父母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小赵就是那个众望所归的儿子,他有三个姐姐,因为家境窘迫,三姐被过继到亲戚家。
然而,现实中,小赵却并不像父母想象中的那么优秀。实际上,姐姐成绩比他好,可父亲却只是夸奖他有出息。
他也想承担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却走偏了路。上大学时,为了不因自己,而让姐姐没得缴学费,他跟父母说,他的学费自己负责。
结果,粘上了网贷,利息远超过他打工能够弥补的。他不敢告诉父母,竟然选择了自杀。
最后,他被救活了。父亲责骂他,教训他做人要负责任。
在他二十三岁时,父亲离世了,他成为了家里唯一的男人。
经历过两次的生死,他明白了,活着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
尽管他不够聪明,不够勇敢,但此刻他却特别的满足,家人为了他,给予他默默地关爱。
为了家人,他会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尽力对家人好,承担其他应有的责任。
这是一个普通男孩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心念转变,可以化解内心沉重的负担。
阿辉与小赵不同,他是独生子,却感觉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他喜欢站在舞台的中央,博取别人的关注,获得别人的掌声,可父母却丝毫没有看见。
父母对他的教育,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对他的表扬极少,对他的爱,严格而又内敛。
而阿辉却是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一句赞扬。
高二,阿辉主持学校的元旦晚会,一直等待父母的到来。可母亲等到晚会一半才来,坐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走了。阿辉内心失望至极。
他想要艺考,可父亲却不支持。在他的坚持下,父亲同意了。但实际上,并不支持。
他要来北京发展,父母也坚决反对,但这还是无法阻挡他追梦的心。
阿辉靠着自己,经历一波三折的梦想之路。
最终,他虽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却丧失了很多同龄人的纯粹和快乐。
本来,父母可以成为他理想的助推剂,却成为他理想的绊脚石,令他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挫折和无奈。
有些孩子承载着父母的期待而活着,有些孩子却仅仅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
父母是一把枷锁,把孩子的纯粹锁在屋里。何时能打开这把枷锁,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减轻身上的心理负担。
03 心怀感恩之心,在苦难中追寻梦想
《千与千寻》中提到,“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
小婧有着可悲的童年,才五岁,便失去了父亲,母亲不得不外出打工。
小婧和弟弟成了留守儿童,妈妈临行之前,跟小婧说:“记住感谢帮过你的每一个人。”
就因为这么一句话,让小婧看到了世间的美好。
就算被别人笑话姐弟俩没有爸爸,她感恩曾经得过人家的恩惠,她劝弟弟不要与别人争执,而只是笑笑地跟别人说:“不,我有爸爸,他一直都在。”
后来,学校与驻地官兵结爱心帮扶对子,她幸运地得到资助,可之后,却与恩人失去了联系。
怀着对恩人的感恩之心,她一方面寻找恩人,一方面努力地生活,并回馈社会。
长大后的小婧,读完高中,考上甘肃当地一所大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来到北京,在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用心关爱着小朋友。
她还打理了一个公益项目,把孩子闲置的玩具捐给西北偏远农村。
后来,小婧终于找到了她的恩人,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家境窘迫,并不会抹杀掉一个人纯真的快乐。小婧在妈妈的爱和社会给予的爱中,活出真我,丰富了自我的内心,也给予了别人温暖。
李言朴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她比小婧更幸运,父母均健在。
父亲是一个货物运输工,母亲居家打点零工,家庭并不富裕,但他们对言朴管教不严,只要言朴健康快乐。
言朴有个特殊癖好,喜欢收集中成药的药盒说明书,家里人便成全她。
言朴一直怀着一个中医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医好被病痛折磨的奶奶。
可在她读高中时,奶奶去世了,这给她致命的打击,她甚至怀疑中医有没有用。
但另外一个声音,告诉她,继续下去,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于是,言朴扎进图书馆,翻阅关于中医理论的知识。在书海中,她得知了中医的真相,更加坚定了她走中医之路。
言朴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中医专业,在大学还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知名的老教授,带着她坐诊,让她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之后,她又考上了硕博连读。在放假回老家之余,她用自己的所学造福亲戚朋友以及乡亲。
言朴后来得知自己的恩师去世,悲痛不已,但她将悲痛化为前进的力量,以报答恩师。
如今的言朴,依旧在中医之路上越走越远,努力付出自己毕生的力量。
父母听从孩子的声音,孩子无牵无挂地做真正的自己,为梦想努力奋斗,这是一副多么美妙的奋斗史。
写到最后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难。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没有谁的人生不经历一些波折,看似平淡无奇,背后也有不为认知的心酸。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学会与父母和解,与自我和解。
不管过去、现在、未来如何,我们依旧需要热爱生活,接纳所谓的苦难,看到人世间美好的一面,持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