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多事之秋。
因为多事,就会有很多或是感慨或是顿悟。
对于生死,我无法做出什么评价。对于活着,我经受的还很少。
阅读和写作,之于我,就是纷杂社会安静的那一隅,是精神的港湾,灵魂的归处。
在被琐碎的的事务折磨得快要发疯的时刻我才真的体会到,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坚韧,所以不如意的时候或许是你成长的时候。
能让我不被击倒,让我继续昂首前进的,就是过程中的补给站,而阅读和写作,是我最重要的补给站。
最初的写作,是每天的日记。
记事,抒情,总结等等,最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治疗。我生性脾气暴躁,一点就燃,但是很多朋友却都觉得我脾气好,只有知道我家底的人才对我另有评价。
我想,这得益于日记。小时候,对阅读真是如饥似渴,看完就到处翻找,只要是能看的一个不落,那时候意识不到这种渴望,只知道阅读让我快乐,遇到充满想象的片段时我就大声的朗读,旁若无人,文字里有比现实更大更有趣的世界等我去体验。
一次,在外婆家翻到小姨小时候的日记,发黄的纸页上记录着彼时郁闷的时光,有一段记了一个小小的背叛,她和朋友说好了去逛街的,但是当她推掉家人所有的邀请后,兴冲冲去到朋友家里,这时候,朋友爽约了,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说的含糊不清,显然是有更好玩的地方把她抛下了,然后她很不开心,两人就闹了别扭。
当时我读到这些,觉得原来这些情绪别人也会有阿,由于性格使然,先观望再确定的思路是我思考问题的模式,所以那是我的第一反应。另一方面,觉得写日记好酷,然后我就有了自己的日记本。
而日记本里大多都是伤心的事情,后来听到一种理论,说写作能治疗心理障碍。我心一惊,原来我早已习得这种治疗方式,所以我的心理调节能力很强,适应能力很强,也能够适时放下一些执念。
别人的背叛、恶意、误解...在写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很多时候是在责怪,但其实更多的你会在心底进行分析、反思,找到事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然后这个结自然就解开了,心就顺了,不耿耿于怀,第二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或许所谓的大度,就是如此来的,并不是大度的人真的比别人能忍受,能容忍。我想,更多的应该是看到了本质之后的理解。
而阅读,是我去理解现实、了解自我和他人的一个工具,是我在分析过程中解疑的途径。
若是感性的去表达,阅读能抚我心、平我意,丰富我的精神世界,增进我对人对事对万物的认知,提高我的感知并且能够更好的去表达。
在极度气愤、意难平的时候,阅读写作之于我如镇静剂之于精神障碍者,遭受委屈不公对待的时候,它就是我的港湾,我的避难所。
但是,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独立完成的动作,尤其是写作,是内心的独白,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久而久之,似乎除了写作,你并不需要什么,这种看起安全的思维模式带来的是什么呢?就是除了写作,你什么也拥有不了。换句话说,因为写作,你要放弃很多东西,也许是正常的生活,也许是稳定的爱情等等。
这种案例不在少数,相信了解很多作家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这时候,写作就像一个深渊,把你拉到最黑暗的深底,最初的诱惑变成了需要对抗无尽孤独的煎熬,回不了头。
可是你也不想回头,黑暗里依然有很多诱惑,跟你最初翻箱倒柜找可以阅读的文字如出一辙,为了这个,你甘愿放弃游戏,放弃社交,回到内心,去往深渊。
令我很开心,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是,现在开始出现能平衡各个方面的写作者,他们用新的生活和写作方式诠释着新的理念。阅读写作可以非港湾和深渊两个极端的无奈,也可以上天入地,自由自在。
不要神话它,也不要魔化它,而要用平常心看待它。
所以,我写写作,也是一用治愈,对执念从深渊消解,让该直面的问题也得以从港湾浮现。
网友评论
心情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