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做,干 高效教练
付了5000块的培训费,除了知识,你更应该学的是这个方法

付了5000块的培训费,除了知识,你更应该学的是这个方法

作者: 曹将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22:40 被阅读126次

这是「曹将会客厅」第 8 篇文章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一位老朋友:浮生若梦。

上一次,她与我们分享了关于「工作两年的感悟」。

这一次,她则从培训师的角度,谈谈学习的方法。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


从培训师角度,如何学习更高效 —— 浮生若梦

我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后会无期》里的一句台词,道尽了很多人对于「学习」的无奈。

我是一名培训师。

每天主要接触的事情就是「学习」:如何让学员真正学到东西?

其实,答案已经藏在词语本身:「学」和「习」。

学:是以「知识」为中心。

习:是以「练习」为中心。

所谓的「高效学习」,无外乎是:得到知识,并且转化为能力。

否则,你只是学,没有习,只有知识,没有能力!

那么具体如何来实现这个转变呢?

我们先来看看,作为培训师,我们最怕哪类学员。

/ 01 /  培训师的那些“爱”和“怕”

场景一:要不要带笔记本?

进来两个学员,一个带着笔记本,一个没带。

上课时,我发现:

① 带笔记本的拼命在抄 PPT 的内容;

② 没带笔记本的拼命用手机拍 PPT 。

这两种学员可不可怕?

——可怕!

因为都误以为抄下来、拍下来,知识就被他带回去了。其实他只是见过知识一面而已,甚至都没有好好听我给他介绍这个知识。

场景二:热情一点好,还是冷静一点好?

进来两个学员,一个特别热情,一个特别冷静。

上课时,我发现,我抛出去的每个梗:

① 热情的伙伴都会回应,特别能活跃气氛,也特别爱提问,像是「十万个为什么」附身;

② 而冷静的伙伴一直很冷静,冷静得我以为他睡着了。

这两种学员可不可怕?

——可怕!

因为都没有「思考」,热情的伙伴图的是热闹,在他心里,别人给的都是答案,自己没有答案。冷静的伙伴更可怕,因为他根本不参与,懒得思考,进课室前就以为自己懂了。

场景三:最爱的一类学员

进来一个学员:

① 带着笔记本,认真听你讲;

② 有时盯着你看,两眼放光;

③ 时不时低头做一做笔记,互动时愿意回应;

④ 课程结束时,提一些自己工作场景中对某些知识点的疑问。

这类学员,才是带着思考的优秀学员。

所以小结一下,高效的学习,对学习者来说,首先要:有思考。

/ 02 / 培训课程设计中的那些“梗”

一场完整的、有设计感的培训课程,通常有以下几个要素:

① 开场破冰氛围好

② 点题导入目标清

③ 内容主次逻辑强

④ 案例解析呈现棒

⑤ 实操演练要落地

⑥ 课程回顾不能少

我们一直坚信:好的课程是设计出来的。

因为成年人学习带有动机,所以要顺应他的大脑习惯,才能让学员学习更高效。

而这些课程设计原理,能同样适应我们日常的「自学」。

1.开场破冰

设置一些互动的小游戏,或者分组 PK 各自的口号、队名等,主要是为了吸引学员注意,暖场,调动大家的情绪。

所以学习,首先氛围很重要!

类比通用:

学习是一件需要仪式感的事情,平时的自学也一样。

比如固定在书桌上阅读(而非沙发),打开台灯,放一段轻音乐,关掉网络,设置一个番茄时钟,让自己保持专注。

2.点题导入

好的培训,必须深挖学员需求和痛点,激发大家对于学习目标的重视。

痛点挖到位了,学员才会关注和期待你的内容,真正意愿听。

比如培训时间管理,必须要说明没做好有哪些坏处,这些坏处正好影响了学员的业绩——那么他才会有意识地注意到讲课内容。

类比通用:

切换到平时的自学,其实就是:要找到你感兴趣、有需求的学习领域,或者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给自己定目标、下计划,完成之后激励再自己,形成「驱动力正循环」。

(比如曹将最近就在训练自己演讲稿的写作,于是会有意识地积累各种表达方式,有目标,自然会关注;有关注,自然会记录和演练)

3.内容逻辑

在培训中,我们非常强调「重点明确、逻辑清晰」。

为什么?因为有规律的东西,才能更容易记得住。

比如记一串混乱的数字78021837,和记一串有规律的数字12481632,肯定有规律的更容易记。

所以通常,逻辑好的课,学员学起来更轻松,更能记住。而且 PPT 的图片可视化,文字内容的口诀化、标签化等,都是为了迎合大脑的记忆功能。

类比通用: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边学边做笔记、做思维导图、整理归纳知识点。

现在有很多这类的软件,我常常看完一本书,习惯性会用「幕布APP」把书的框架内容捋一捋,有用的知识点会保存进「印象笔记APP」,分类归档,便于检索。

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目的就是要记得住!只有记在脑海的,才能自如转化成自己的。

4.案例解析、实操演练

我们常常强调要「学以致用」,就是要知识点场景化,比如有什么案例可以示范,可以设置什么实操演练?

很多课程会有大量的讨论、整理发言等环节,为什么?

其实不是为了拉长课时,而是为了调动学员充分参与、构想、场景化应用。

只有参与进来,才知道课程的重点目标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这知识点该怎么去用?能否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是否真的理解?

而且也只有互动参与,才能调动学员思考,也更能加深印象。

类比通用:

平时的自学,其实也要学会场景化应用,或者想办法创造练习机会。

比如要考健康管理师证,学习除了要看书,还要找习题来做;要学PPT,除了看《PPT炼成记》,还要跟着书本做 PPT 练习等等。

高效学习,需要尽量调动自己参与进来,为学习主动创造一点点「阻力」。

只有参与,才会深刻,实在不行,至少做做笔记也是动手的一种。

5.课程回顾

课程回顾是一节课程的精华,简要概括重点知识,重复加深印象,还能升华主题。

类比通用:

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

重点的东西,要反复出现、反复强调,才能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所以平时学习中,一定要记得「复盘」。不仅要复盘,还要在复盘中更新。

比如看一本书,看的时候边看边梳理内容框架,最后看完,除了可以温故一遍书本的知识内容之外,还可以加入心得感悟,加入对应用场景的想象。

这样,学习的知识就「活」起来了,也就高效了。

小结一下,如果从培训角度看高效的学习,好的培训就是要让学员:

感兴趣、有参与、记得住、用得上。

/ 03 / 总结回顾

其实,我们的平时的自学,无异于是自己培训自己,所以以上这些方法也就是通用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

1、有真正的学习动机。带上大脑,带上目的目标,参与学习,才会有自己的思考。

2、充分参与进去。尽量调动身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至少要眼到、手到、意到。边学、边记录总结、边场景化思考如何应用。

3、学习要有逻辑性。尤其是总结复盘要简单、有规律、可视化、标签化。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才能有利于大脑记忆。

4、既要有学,也要有习。练习很重要,尤其是场景化应用,只有操练或者参与分析和思考,才能将知识变为能力

5、常用的高效学习的工具APP。

① 滴答清单:做计划。

② 番茄时钟:专注力。

③ 幕布:知识点归纳。

④ 印象笔记:做资料整理。

⑤ 写日记或想办法输出:复盘总结。

最后,能真正获取能力的学习,才是「高效学习」。

从知识到能力,请高效完成一次转化!


曹将观点:

其实,很多东西,古人都告诉了我们答案。比如对于学习这件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的维度有多个:

零阶:记录。类似文中提到的「用手机拍下PPT」。

一阶:复述。用自己的话再重复一遍。

二阶:连接。将学到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三阶:延伸。用新知指导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四阶:教学。将这些内容写成文、做成课程,告诉大家。

五阶:迭代。后续工作中,发现更新鲜的案例或知识,补充到既有框架中。

如此,「知识」便成为了「产品」,不断完善,持续扩充。

如此,便有了体系。

如此,便内化为竞争力。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如果觉得还意犹未尽,向你推荐以下文章:

1.如何用研究思维提升职场竞争力

2.如何快速锻炼结构化思维

3.PPT的演示呈现逻辑

4.手绘笔记操作手册

5.印象笔记效率手册

6.如何快速熟悉一个新领域 | 2018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付了5000块的培训费,除了知识,你更应该学的是这个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mi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