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具体如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应该在课程改革中起到主体的作用,变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为课程的积极建设和开发者。
2. 现代教师行为的转变(尊重、赞赏学生;帮助、引导学生)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和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3. 专业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勤于反思、加强交往)
考试模式:选择题和简答题。
选择题如:

简答题:给出一小段材料:老师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或者如何对待课程等。让考生用教师观的相关知识来简答。
真题分析:

1.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材料中张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化,体现了科学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教师角色的角度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材料中,张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怎么样保证将杯子放入水中还不湿纸,这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通过对课堂的科学组织,不断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成功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二,从教师行为的转变角度来看: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当学生在前几次的尝试中失败时,张老师并没有否定学生的尝试和努力,而是向学生投以肯定、鼓励的目光,体现了张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张老师实验前大胆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实验中又暗示学生将杯子倒着不会湿纸,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成功尝试之后鼓励学生探究原因。整个实验过程中,张老师以含而不漏,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引导为准线。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2. 参考答案:
材料中刘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1)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中,刘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味课文、感受自然、丰富直观经验,她会给学生寻找直观教具或是带学生实地考察,这些都体现刘老师在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刘老师精心挑选孩子们观察的野花,反复朗读课文,带学生外出寻找腊梅、看松树。刘老师这些创造性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行为,都体现她具有开放课程的意识。
3)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刘老师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以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体现出她具有教育研究的意识。
4)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教师要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材料中,刘老师坚持背诵并摘抄名篇,提升语文专业知识,还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这些都体现出她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简答题解题技巧:
首先肯定或者否定材料中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观的要求,并加上一句值得其他教师借鉴或是不值得被借鉴。
再依次罗列出2-4条材料中主人翁(一般都为教师)的行为具体符合教育观的那几点要求。
在罗列这些具体的教育观点时,一般先将书中所规定的教育观的要求理论先陈述一遍,再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