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要“秉持公平诚信”,“诚信”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学校里,在教师中,不讲诚信的事情经常发现,口是心非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成材,还要教他们成人。这话人人会讲,但真做起来可能就会变样。比如,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但教人诚实守信却是非常可笑的教育目标,因为如果从人性本善的角度来看,可能一个人并不需要别人如何教他们诚实守信,他们在胚子里也基本上会是诚实守信的。小孩子一开始是不会说谎的,他第一次说谎,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比如怕说实话受到惩罚,怕爸爸妈妈不高兴……而一旦他发现说谎比诚实更能让他规避风险,甚至让他得到好处,那么他就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满口谎言的人。所以,教育的目标不是教人如何诚实守信,而是帮助受教育者守护心灵中出自天性的诚信。
但是,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几个学段的学校教育之后,都变成了圆滑世故的人精,钱理群称之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变化,固然与其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有关,但其主因,可能还是学生在学校里所见到的、所经历的种种“虚”情“假”意。学校的天职之一是守护诚信的种子,但其所做所为却常常是明示、暗示学生做假。比方说,明明没做的、做不到位的事,因为上级要检查、要调研,班主任、教师就要交代学生要说做了、做好了;明明是之前没做,却为了应付检查让学生突击去补虚假的材料;明明是做了违规的事,为了怕被追责,又让学生异口同声说没做……
所有的负面影响都比正面教育效果明显得多,你把一瓶墨汁兑上一桶清水,水仍然无法变清,而你在一缸清水中,只要滴上一滴墨汁,一缸水都会变黑,教育的道理与此相同,所以教育者、为人师者不可不慎。
学校、教师之所以会对学生示之以“虚”,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比如,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太多,甚至打乱了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而且实质意义不大,学校、教师层面就可能会采取拖延、应付的方式对待,但上级布置的工作终归是要检查落实情况的,为了应付,学校不得已便弄起了虚,做起了假。此为被迫。
又比如,为了名和利,学校、教师做了与政策不符的事,为了掩人耳目,也不得不发动学生说假话。此为主动。
……
以己之“虚”,教人向“实”,实为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作为教师,在如此大小环境之下,若想成为一轮守护学生心灵中诚实种子的月亮,那么就需要抛却世故、圆滑、虚伪,真心做事,真诚待人,以诚信唤起诚信,以诚信呵护诚信。
现在的学生很聪明,很敏感,老师在他们面前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对他们是真诚还是虚伪,他们是有自己的判断的。如果一个教师自以为可以玩弄学生于股掌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与其在学生面前表现得虚伪而聪明,不如显示出你的真诚和透明。
教师一直是学生的榜样,只有教师讲诚信,学生才能不虚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