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问题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好问题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作者: 冬日暖阳zlh | 来源:发表于2020-10-18 20:40 被阅读0次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教师怕学生不理解,一味多讲多练,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按照知识点的教学功能和内在联系,将教学知识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以链状结构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教师以“问题”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教材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问题”展开的。以问题为中心,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走向超越. 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1. 民主和谐性原则。在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的创设等方面建立自由、和谐的课堂. 只有教学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导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师生间平等,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从而积级参与、大胆想象猜测,不断产生新的观点。

      2. 问题性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呈现出来的问题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 启发探究性原则。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问题链”设置要突出探究性,教师启发诱导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探究的愿望越强烈,探究行为越多,探究的效果越显著,这就表明教师的启发越有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结合得越圆满。

      4. 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因而教学上不能优胜劣汰,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做到有教无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每一个学生,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个有用之才。

      5. 层次性原则。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本,应尽可能设计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结果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6. 思维的发展性原则。设计的问题要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所以在问题设置时应该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意启发性. 教学实际是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而教,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构建完整知识网络的角度,设计出一组组思维要求由低到高的问题链,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将各知识内容贯穿在一起,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引领学生沉浸于问题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模式为:

    1. 巧妙设疑、导入新课。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激发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对于一堂新课来说,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开场白——引入新课,将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的情境上来,并能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为下面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的方法可以包括:故事引入、联系实际、问题设疑、讨论引入、复习提问、实验引入等等.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灵活采取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引入方式,将会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展示问题、讨论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 通过设计问题链把教材中分散的、零碎的、无系统的内容串联起来,将教学难点化成一系列具体的小问题,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因而问题链的设计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探究性.对某个知识点的设问,使学生能直观有效、透彻全面地解决问题;针对知识结构进行多点综合设疑,培养学生归纳综合、推理论证的能力;针对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重点联系进行贯穿设疑,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讨论探究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引入教学辅助,如挂图、投影、模型、录像、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等手段,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

      3. 发现问题、点拨引导。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思维向纵深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其组织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具体的做法是: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凡是学生能说的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去做,学生能探索得出的让学生去探索,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必要时进行点拨、启发、总结。教师的引导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突出重点,课堂上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使整个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4. 归纳总结、反馈迁移。通过老师的启发、引领,学生质疑、实践,在生生、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要点、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身感悟,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在归纳总结中演绎、提升学习认识,从问题走向超越,把问题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选、改写、整理、学习)

相关文章

  • 好问题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教师怕学生不理解,一味多讲多练,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事...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聚焦合作促进学生发展

    【摘 要】近来,语文项目化学习影响颇大。教师教学时,正确使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本文就项...

  • 2021-01-06

    只有交给学生一些好的方法,有效的学习才能不仅有效,还能长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的之后,学生要做...

  • 2021-01-07

    第二章 让学生养成有效学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习惯 一、授人以渔——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有笑”是有效...

  • 怎样补课才有效果?

    小学成绩差,补课有没有效果呢? 在讨论有没有效果之前,应该先分析学生的成绩为什么差? 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是学生...

  • 5在关注差异上:分层与异步

    有效教案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案有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就要产生新的不平衡,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

  • 课堂中的“有效对话”

    好的问题,是有效对话的核心。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就比“你的答案是什么?”更加有效,前者要求学生...

  • 2022-04-26

    为了让教学更有效,助力学生在线学习,数学科组定期开展线上教研活动,统一线上教学要求,同时通过研讨教学方式,分享网课...

  • 《认知设计》——Julie Dirksen

    书名: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 问题: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率学习? 动机:很多学生容易落下 16个关键字;写完后...

  • 课堂管理也是教师需要学习而获得的本事

    我们经常找出学生这样的问题: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好;被动学习现象严重。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问题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zc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