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朱厚照先生虽然爱玩了一些,但他在位时期,有几个非常出名的人物,其中一个就是王阳明,还有一位不知有多少人是跟我一样,从一部电影中知道这个人的,就是那部经典的《唐伯虎点秋香》,没错他就唐寅。
今天就来说一说王阳明,由于作者详细的描写,把本来心中模糊断断续续的轮廓终于连贯了起来。原来只是听说过他“龙场悟道”的事,不知道他的人生竟然如此曲折。
自古奇人伟人名人的出生总是非比寻常,据传王阳明先生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十四个月不生产。有一天家中有人梦到仙女驾云来家中送子,很快他母亲便有了动静,出生后他的爷爷王伦给他起名王云。
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到了五岁还不开口说话,尽管家人都非常着急,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有一天,一个古怪的和尚见到孩子,长叹一声:“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说完便无影无踪。王伦知道后,便给孩子改了名字,刚一改名孩子就开口说话了。
这开头有了,后边却与一贯的名人不太一样,以往凡名人多半会家徒四壁,要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王阳明先生家却是十分有钱的大地主,且家世不俗,据说王羲之便是他们祖上之人,且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状元。
王阳明祖籍浙江余姚,成化年间(朱见深在位时期),十岁的他跟随中了状元的父亲从浙江搬到了明朝的都城北京。状元的孩子自然是要读书的,王阳明先生十分聪明,不但领悟能力很快,还能举一反三。如果只是这样,不管是老师还是他的状元父亲都应该高兴才是。
事实上,大家是不走寻常路的,如果走的和常人一样的路,也许只能成为普通人了吧。王阳明先生虽读书方面十分聪明,但他并不是十足的书呆子,只知道整天读书,更不会错把墨当成汤或者酱吃到肚子里去。
相反,他不喜欢一直坐着读书,喜欢舞枪弄棍,读兵书,还总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应该都看过一首诗,能想到吗,这首诗是他12岁时写的: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惭愧,尽管我的年龄大了他三倍,依然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总的感觉就是唯心主义的意思。
这样的诗,在那个崇拜八股文,尊卑严谨的几百年前,无疑是非常奇怪的,但幸好王阳明先生的父亲不是普通人,他看出了儿子比他还要高的才能。
尽管如此王华先生还是被自己的儿子吓到了,王阳明15岁时写了给皇帝的上书,声称要几万兵马,要出关为国靖难,讨伐鞑靼。这样的人,只怕现在也要被当成疯子,难怪的王华先生大打出手了。
至此,王阳明先生竟然真的放弃了自己的计划,又开始读起书来,因为他有了新的志向,做“圣贤”。向人请教做圣贤的途径,有人告诉他做圣贤就要学习朱圣人的思想,要存天理,灭人欲,要格物穷理。王阳明先生这一“格”就是19年,最后在贵州龙场才终于了悟。
他一辈子做的都是外放的官,没有封侯拜相,平时不是处理公务就是下去给人免费授课,不居什么身份地位,只要有人听,他就讲。他还熟知兵法,平定叛乱,因为他的名头过盛,朝廷几年平不了的山匪,听到要派他去剿匪,那些人马上投降,竟没用一兵一卒。
他用计谋时多诡诈,但为人为官一生坦荡,也找到了自己寻找的“道”,成了为当之无愧的圣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