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识人之明(四)【503】2023-10-20
四、简历在学问阅历与智慧基础上的识人之方
对人的衡量大致两个方面,即德才兼并。他说:“德如水之源,才如水之波澜;德如木之根,才如木之枝叶;若二者不可兼顾,宁可取无才而不可取无德。”曾氏认为一个人德才兼备最佳,其次德为主才为次,再次宁可才欠而不可德劣。
志者志向,趣者趣味。志趣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追求与品味。志趣的高低,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曾氏说:“凡人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于流俗庸俗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就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曾氏认为,事业大小与主事者志趣的高低密切相连。志趣低下之人,绝不可做成大事的。”
小与大,有明显的差别;大与小,有密切的关联。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一叶知秋,滴水穿石都是从小处见大,所以,有丰富阅历的人,都善于从小中看到大,以小节处见大节。
传说曾国藩有本秘笈,《冰鉴》之说真真假假,但曾氏是一个注重看相之人。曾氏初见一人,必先目不转睛,盯看其人,一看有行的口眼鼻耳额,二看无形的眼神气质话音姿态。曾氏初见江忠源就能断言其:“京师如求此人才不可多得”“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后以节义死”一语成谶,江忠源在安徽巡抚任上兵败投水自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