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有几年经常写小说发表到地方的杂志和报纸,当时写文字全凭一时意气。后来,因学业问题放下了笔,这一放就是快二十年,再提笔时,已是奔四年华。
提笔到现在有4个月了,从一开始文思泉涌的想要表达,到现在写什么都犹豫着笔下的文字是否有人看,深度如何,是否是热点,语言描述是否得体,标题是否切题、耀目。
林林总总的想下来,反而让写文字的热情渐渐冷却。
方向,现在想找的就是一种方向,我的文字想要去到何方,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能有什么影响。
写作有点像恋爱,刚开始就是彼此吸引,只要表达爱意就可以了,长久的恋爱和结婚却要思考很多,怎么能把关系维系到尽善尽美,怎么把握前进的方向。
这4个月,其中纠结文字的方向已经历时一个多月,我放缓了码字的速度,更多的去看别人的文字,品读经典。
最近,看了加缪《局外人》、岩井俊二《情书》、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冯唐《三十六大》、晚晴《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不攀附不将就》、王晴川《暗香传奇》,刚刚开始看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也关注了不少大V公众号,学习作者观察的视角、故事描述的方法、文字结构、痛点和共鸣,想从里面得到启示。
我不停地看书,像是有瘾一样,想从别人的文字里挖出他码字的动机和脉络,也同样搭建补充我脑中的内容。再次提笔,仍旧像是在钢丝上行走,总是思前想后,不敢大胆迈步。不知道这种瓶颈思维能持续多久,我只能心存忐忑地继续码字,也承认笔下的文字仍旧看着没有一篇入眼。
曾安慰自己,这也许是写作上升期的磨砺,上坡的路总是举步维艰,但是内心仍旧纠结难受,隐隐地感觉像是有座小小的火山,火苗一点点壮大,爆发出的却是焦躁和无奈。
不管怎么样,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那就咬牙继续坚持,虽有苦痛,也有心得,迷茫也许也是一种沉淀方式。
网友评论